炸物、燒烤藏致癌物「丙烯醛」 醫:還會害糖尿病惡化
▲烤肉煙霧藏有致癌物丙烯醛。(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丙烯醛(Acrolein)是一種常見的有害化學物質,且具有致癌性,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種途徑暴露,包括「空氣污染、抽菸、烤肉煙霧、某些高溫油炸食品中」,且研究指出,丙烯醛還是糖尿病惡化的重要促進因子之一。臺灣醫療團隊研發出有效吸附丙烯醛的「口服活性碳」,研究也榮獲2024年腎臟科傑出論文獎,證實在臨牀應用上的潛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下轄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評估,丙烯醛被歸類爲「可能對人類致癌」(Group 2A)物質,與長期暴露相關的風險包括「肺癌、膀胱癌」等。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劉文勝醫師說明,根據研究指出,丙烯醛具高度反應性,能誘發氧化壓力與慢性發炎反應,進而對細胞DNA造成損傷、增加癌變風險,不僅如此,研究更表明,丙烯醛還是糖尿病惡化的重要促進因子之一,當體內累積過多的丙烯醛時,它會損傷人體組織,影響血糖控制,加劇糖尿病的相關併發症。
對此,劉文勝與陽明交通大學產學合作團隊近期成功研發出一款能有效吸附丙烯醛的口服活性碳,研究也榮獲2024年腎臟科傑出論文獎,證實其在臨牀應用上的潛力。
合作研究中,研究團隊分析了患者接受活性碳吸附療法前後的血液和腎臟功能變化。結果顯示,患者的腎絲球過濾率(eGFR)顯著提升(p<0.001),代表腎臟的過濾功能有所改善,同時,血清肌酸酐(Cr)和尿素氮(BUN)水準也顯著下降(p=0.004和p<0.001),這表示腎臟負擔減輕,腎功能得到明顯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整體81人的血紅素(Hb)也有些微提升,顯示血液狀況改善。此外,血清中丙烯醛的含量在治療後在腎功能改善的63人顯著降低(p<0.001),從測試前的136降至98(單位爲μM,十的負六次方莫爾濃度),而腎功能未顯著改善的患者(18人)也有一定的下降,從48降到42,尤其是在腎功能改善的患者中,丙烯醛的改善兩組相比更爲明顯。
劉文勝說,此研究強調,控制和降低體內的丙烯醛是預防與改善糖尿病相關臨牀問題的重要策略,未來這項技術有望成爲糖尿病患者的一個新選擇,有助於降低致癌風險及延緩腎臟惡化,同時也呼籲民衆注意空氣品質與飲食攝取與戒菸,遠離丙烯醛的暴露,保護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