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挖角蘋果,集齊9大華裔AI天才
Meta“挖角”挖到了蘋果頭上。
7月8日,蘋果基礎模型負責人龐若鳴(Ruoming Pang)確認將離開蘋果,轉投Meta。他曾於2021年從谷歌跳槽至蘋果,如今再次轉身,加入Meta最新組建的“超級智能團隊”。
而就在一個星期前,Meta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在內部發布了一份備忘錄,官宣組建“超級智能實驗室”。在備忘錄裡,扎克伯格點名了11位核心成員,其中7位是華人背景,7位來自OpenAI。
其中,這些華人AI研究員,有一個顯著的共同點:本科階段清一色的國內頂級高校出身,母校包括清華、北大、中國科大和浙大等。
現在,最焦頭爛額的莫過於OpenAI。過去幾個月,至少八位核心研究員集體跳槽Meta,引發整個AI圈的地震。
更刺激的是,據OpenAI CEO奧特曼在播客中透露,Meta給出的簽約金高達1億美元。Meta這次是真拼了,押上鉅額籌碼,組建AI戰隊。而背後的博弈,纔剛剛開始......
Meta挖到了蘋果頭上
近日,爲了把蘋果基礎模型負責人龐若鳴挖走,Meta直接砸下了年薪數千萬美元的高價。
消息一出,評論區炸開了鍋,網友驚歎:“Meta這錢花得像不要命。”也有不少人開始替蘋果捏一把汗,直言“AI隊伍怕是要散”。
根據領英信息,龐若鳴本科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曾在谷歌工作15年,隨後於2021年加入蘋果,領導AI/ML部門的基礎模型團隊(AFM),掌控着約100人的核心團隊。
這個團隊負責的是蘋果AI的“底層引擎”——包括大模型訓練、推理優化、多模態能力構建,以及蘋果自研的訓練框架AXLearn。
如今iPhone和iPad上的Apple Intelligence功能(比如摘要郵件、生成Emoji、智能通知)背後都離不開這支團隊的模型支持。
更關鍵的是,在剛剛過去的6月,蘋果首次宣佈開放AI模型能力,讓第三方App也能接入Apple Intelligence的模型接口。龐若鳴的團隊,是這次開放背後的技術中樞。
龐若鳴的離開,對蘋果AI來說,是自“Apple Intelligence”立項以來的最大人事震動。
據知情人士稱,他的離職極可能掀起AFM團隊的一輪離職潮,已有數名工程師計劃離開——去向可能是Meta,或其他競品。
就在上個月,龐若鳴的得力干將、大模型領域的研究員Tom Gunter也已離開蘋果。八年老兵,說走就走。
眼下,蘋果的基礎模型團隊由Zhifeng Chen接棒。但團隊架構也將隨之變化。過去,團隊成員大多直接向龐若鳴彙報;而未來,可能由多個經理層級拆分,逐級管理。
至此,蘋果AI團隊正面臨一次內部的深度重組。
所以說,Meta挖的不只是人,而是撕開了蘋果在AI賽道的一道口子。人才流失、路線爭議、組織重塑,蘋果AI的接下來的這步棋,不容失誤。
OpenAI直言被“偷家”
現在,受Meta挖角影響最大的是OpenAI。
Meta一口氣從OpenAI挖走了四名資深AI研究員。消息一出,OpenAI高層徹底坐不住了。
7月初,OpenAI首席研究官馬克·陳(Mark Chen)緊急給全體員工發了內部備忘錄,說得很直白:“我們家被偷了。”語氣中盡是焦灼。
他表示,公司正在啓動“危機修復方案”,打算從多個方面補救,比如加強內部溝通、提升薪酬待遇、增加員工假期,希望能把還沒被Meta“搶走”的人穩住。
與此同時,OpenAI CEO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在一檔播客節目裡透露:Meta爲了挖人,給過高達1億美元的簽約獎金。而這一數字,也被OpenAI內部多個知情人士確認。
可見,這是一場赤裸裸的搶人大戰。而被Meta撬走的,不是普通員工——幾乎都是OpenAI的核心成員。
關鍵是,其中不少是華人精英。他們不僅撐起OpenAI的多模態、語音、圖像、推理等核心項目,還清一色來自清北、中科大、浙大等國內頂級高校,比如:
畢樹超(Shuchao Bi),浙大本科、伯克利數學博士候選人,是GPT-4o語音能力的關鍵人物,原本是OpenAI多模態訓練負責人,此前還在谷歌主導YouTube短視頻推薦。
常慧文(Huiwen Chang),清華本科、普林斯頓博士,GPT-4o圖像生成主力,Google時代就是MaskGIT/Muse架構的發明人。
林驥(Ji Lin),清華本科、MIT博士,曾深度參與GPT-4o/4.1/4.5及Operator系統。
任泓宇(Hongyu Ren),北大本科、斯坦福博士,是OpenAI訓練團隊核心負責人,多個mini模型都由他牽頭。
餘家輝(Jiahui Yu),中科大本科、UIUC博士,o3、o4-mini、GPT-4.1都出自他團隊之手,是感知團隊的前負責人。
趙晟佳(Shengjia Zhao),清華本科、斯坦福博士,ChatGPT/GPT-4核心研發人員,負責合成數據體系建設......可以說,從人到項目、從語音到圖像,幾乎都被挖角了。
眼見人被一批批撬走,OpenAI內部已經拉響紅色警報。
據知情員工透露,過去幾天,奧特曼和高管團隊幾乎不眠不休,親自給被Meta接觸的員工打電話,甚至挨個勸說,想方設法勸他們留下。
OpenAI研究負責人Mark Chen公開承認:“這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但也表示,OpenAI正在全面升級薪酬體系,並尋找更靈活的激勵方式,以留住頂尖人才。
與此同時,公司內部多位研究組負責人也在私信中向員工喊話:“堅持住,我們還能打。”
但從內部情況來看,這種“口頭勸留”能不能扛住紮克伯格的一億美元簽約費,誰也說不準。
更關鍵的是,OpenAI員工早已承受巨大工作壓力——不少人每週工時高達80小時。
多位消息人士透露,爲了讓團隊喘口氣,OpenAI已決定停工一週,暫時按下“暫停鍵”,給員工“回血”。
這一波出走潮,或許只是開始。
扎克伯格急了,親自抓人上桌
爲什麼Meta到處挖人?
說白了,扎克伯格自己也坐不住了。
據多家媒體披露,Meta今年推出的Llama模型效果沒達到預期,扎克伯格對此非常不滿,乾脆自己下場重組AI陣容,親自推動成立一個全新的“超級智能團隊”。
而在他的眼裡,OpenAI的研究員,就是眼下最該搶的人。
這場挖人戰,不只是Meta和OpenAI之間的較量,而是整個AI行業人才戰火的一個縮影。ChatGPT爆火之後,所有科技巨頭都在拼命搶時間。
而就在OpenAI多位核心研究員跳槽的節骨眼上,Meta的“超級智能實驗室”正式浮出水面。
不同於過去偏基礎科研的FAIR團隊,新成立的MSL(Meta Super Intelligence Lab)更像是一個對標OpenAI和Anthropic的前線團隊,定位非常明確:要在AGI這場大戰裡,打一場硬仗。
消息人士透露,爲了湊這支AI“夢之隊”,扎克伯格親自列了一份人才名單。
這份名單上的人,基本都出身伯克利、卡內基梅隆等頂級高校博士項目,曾在OpenAI、DeepMind等機構做出過關鍵成果,而且大多數還互相認識。
4月Llama模型發佈後未達到預期,扎克伯格決定把這批人統統請來,集中火力攻堅。
有新員工透露,扎克伯格明確表示:Meta的目標是,從美國最頂級AI實驗室“輸血”,親自出面,一一招募。這支隊伍預計會招滿50人,其中包括一位新的AI研究主管。
更誇張的是,扎克伯格還親自調整總部的辦公座位佈局,爲的就是——這些人能坐在他身邊。
在扎克伯格的設想裡,AI是做出真正“個性化、可落地”的超級智能。這也是MSL存在的根本理由。
這個新實驗室將整合Meta內部所有AI資源:基礎模型(Llama)、產品應用、FAIR研究組等一鍋端,並另設一個專門搞下一代模型的獨立分支。
領軍人是誰呢?
亞歷山大·王,Scale AI的創始人、現在的Meta首席AI官。他會帶領MSL衝刺模型本身的研發。
另一個核心人物是納特·弗裡德曼,GitHub前CEO,同時是知名AI風投創始人。他將負責AI產品和落地轉化部分。
扎克伯格對這兩位新搭檔的評價極高,尤其是對亞歷山大·王,稱他是“這一代人中最懂超級智能歷史意義的創業者”。
目前,Meta已全面推進Llama 4.1和4.2開發,目標就是讓AI能力注入月活10億以上的產品矩陣,全面提升旗下各條產品線的“智商”。
在扎克伯格看來,Meta有三大AI優勢:基礎設施巨大、服務用戶龐大、可穿戴產品成熟。在他心裡,這家公司有資本、有場景、有硬件,是最有可能跑通“超級智能”的。
結語:
Meta這一系列動作,也只是冰山一角。
據多家外媒報道,OpenAI頂級研究人員的年薪,基本都在1000萬美元以上。谷歌DeepMind更狠,頂級研究員開到年薪2000萬美元,還配上非週期性股權獎勵。
畢竟,你能出多少錢,決定了你能招來什麼樣的人才。
最近,奧特曼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到Meta挖人的事,他說自己還沒和扎克伯格聊過,但很“期待”和他在近期峰會上見面聊。
顯然,這場AI人才爭奪戰,纔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