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壇裡的科技新章:長師學子探秘老字號產業煥新密碼

2025年7月6日,陽光灑滿涪陵的大地。長江師範學院機器人工程學院的學子們帶着對傳統產業的無限好奇與熾熱的探索慾望,踏入了涪陵“重慶彭婆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大門,開啓了一場別開生面且深度融合的產業實踐之旅。

活動伊始,公司經理帶着對青年學子的熱忱接待了大家,並親自帶隊前往老壇榨菜製作基地。踏入基地的瞬間,數百個棕灰色陶壇整齊排列的壯觀景象便攫住了所有人的目光,陶壇表面的細密紋路彷彿鐫刻着歲月的印記。經理俯身指向壇口,細緻講解傳統老壇榨菜的醃製智慧:從海拔 800 米以上區域精選的青菜頭如何保持脆嫩基底,晾曬時如何把握 “七幹三溼” 的脫水黃金比例,入壇後如何通過鹽度梯度調控發酵節奏,密封時又如何用黃泥與稻草構建天然 “呼吸閥”。同學們或蹲在壇邊觀察壇內發酵狀態,或伸手輕觸壇身感受溫度變化,在聲聲提問中,逐漸讀懂這門延續百年的技藝裡藏着的自然規律與匠人堅守。

隨後,手工榨菜製作環節在歡聲笑語中拉開序幕。同學們按 “取料組”“拌菜組”“裝袋組” 分工協作,在老師傅的指點下,動作漸漸變得嫺熟。當帶着清香的菜絲與花椒、辣椒、八角等香料充分融合,再被細心裝入包裝袋中抽好真空壓實密封時,每個人的臉上都漾起滿足的笑容。這場實操不僅讓大家體會到 “切不可過粗失其脆,拌不能失衡失其香” 的工藝講究,更在親手完成作品的過程中,對 “風味源於分寸” 有了最鮮活的認知。

緊接着,機械化流水線生產車間參觀帶來強烈視覺衝擊。傳送帶上,青菜頭經清洗、切絲、滅菌、包裝等工序,快速轉化爲成品,智能設備高效運作。經理介紹自動化技術如何提升產能、保障品質,同學們切實感受到科技賦能傳統產業的力量。

臨行前的半小時調研答疑環節,成爲理論與實踐銜接的關鍵紐帶。同學們結合專業所長,拋出 “如何平衡機械化生產與傳統風味”“電商直播對地方特產推廣的適配性”“智能化設備的維護成本控制” 等深度問題。經理結合企業發展實例一一拆解:從建立 “傳統工藝數據庫” 實現風味標準化,到與本地網紅合作打造 “榨菜美食教程”,再到自主研發易維護的自動化部件,每一個答案都兼具行業洞察與實操價值。這場交流讓大家跳出單一生產環節,開始思考產業鏈條上 “工藝——品質——市場” 的聯動邏輯。

此次實踐之旅,同學們如同穿梭在時光長廊中:在老壇邊觸摸傳統工藝的溫度,在操作檯上體會手工製作的匠心,在流水線上看見科技賦能的力量。他們不僅釐清了涪陵榨菜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密碼,更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讀懂了 “守正創新” 對於地方特色產業的深層意義。這場用腳步丈量的實踐,不僅是一次專業認知的拓展,更是一堂生動的 “產業振興” 實踐課,讓青春的求知之旅在知行合一中愈發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