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第一省」換人做 安徽上半年汽車產量149.95萬輛

衝刺「造車第一省」!安徽上半年汽車產量149.95萬輛,超越廣東躍居全陸第一。(新華社)

據《界面新聞》報導,廠房內機械臂有序舞動,工人們忙碌地裝配着零部件,一輛輛蔚來主力車型漸次下線。工廠的生產線正全力運轉,準備迎接第四季的交付高峰。這是《界面新聞》9月23日探訪蔚來先進製造合肥一工廠(F1工廠)時看到的一幕。

蔚來先進製造基地負責人向《界面新聞》介紹,F1工廠設有衝壓、車身、塗裝以及總裝四大工藝車間車間,共使用超700臺機器人,整體自動化率達到97.5%。目前蔚來所有的整車均在合肥的工廠生產,其中也包括了一星期前正式上市的ES8。

《界面新聞》從蔚來汽車獲悉,今年前七個月,蔚來整車產量同比增長35.2%。工業總產值(整車+電機)同比增長12.54%。7月24日,蔚來第80萬臺量產車在F1工廠成功下線,成爲其在安徽發展的又一里程碑。

9月25日,另一家安徽車企奇瑞汽車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爲年內最大港股車企IPO。這家總部位於安徽蕪湖的車企自2003年起連續22年位居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公司出口量第一,在汽車市場幾經沈浮,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界面新聞》從奇瑞汽車獲悉,今年1-8月,公司累計出口汽車79.8萬臺,同比增長10.8%,保持中國汽車出口第一。其中,8月出口量12.95萬輛,不僅實現了連續4個月出口超10萬輛,還創造了單月出口新紀錄。

兩家車企的亮眼表現正是安徽汽車產業今年蓬勃發展的縮影。大陸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汽車產銷首次同時超過1500萬輛。按省份來看,2025年上半年,安徽省汽車產量149.95萬輛,超越廣東躍居全國第一。同期,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量73.09萬輛,也位居全國首位。

2024年,廣東省全年汽車產量570.74萬,位居全國第一。而第二名安徽的汽車產量爲262.03萬,不足廣東的一半。

爲何今年安徽能強勢超越廣東?一方面,安徽近年來不斷加大汽車全產業鏈佈局,整體規模持續呈現增長態勢。另一方面,大陸國家統計局持續推動「法產並重」統計改革,將汽車產量申報從法人所在地調整爲經營屬地,更真實反映汽車產業區域格局的變化,也讓「造車第一省」安徽得以浮出水面。

當前,安徽擁有奇瑞集團、蔚來汽車、大衆安徽、合肥比亞迪、江汽集團、合肥長安、漢馬科技7家整車企業,覆蓋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等全系列。擁有規上零部件生產企業1100多家,涵蓋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智慧網聯、輕量化材料等,實現了「不出安徽就能造一臺新能源整車」的完整生態。

安徽以「一盤棋」的思路優化產業佈局,構建「合肥—蕪湖」雙核聯動,其他市多點支撐的一體化發展格局。

雙核之一的合肥,是華東地區的造車第一城,擁有江淮、蔚來、大衆安徽、比亞迪和長安等5大品牌生產基地。其依託「產業投行」思維成功引入蔚來汽車,一直被業界津津樂道,也對安徽汽車產業和供應鏈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帶動作用,成爲推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模範。

蔚來總部落戶合肥,顯著提升了安徽在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版圖中的戰略地位,通過新橋智慧電動汽車產業園區等重大項目,蔚來吸引了電池、電機、電控、智慧駕駛系統等關鍵零部件等大量核心配套企業集聚,增強了本地供應鏈的完整性和競爭力。

蔚來目前在合肥擁有兩家整車工廠,分別是F1工廠及位於新橋智慧電動汽車產業園的蔚來先進製造新橋二工廠(F2工廠),年設計產能均爲30萬輛。據《第一財經》報導,蔚來尚未正式官宣的合肥F3工廠將主要負責今年上市的全新ES8的生產任務。

蔚來製造公共事務負責人楊易對《界面新聞》表示,合肥是中國汽車製造重鎮,具備電動汽車全產業鏈優勢,在動力電池和智慧相關製造和研發上實力雄厚。在蔚來的發展歷程中,「合肥模式」無疑是最大助力之一,相關部門爲企業發展提供了產業基礎支撐、營商環境保障和人才引進服務等全方位支持。

此外,在合肥長豐縣設有比亞迪的超級工廠,2024年工廠整車產量超95萬輛,在其帶動下,長豐縣成爲了安徽第2個「千億縣」,長豐也登頂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縣域第一。

《界面新聞》從合肥市工信局獲悉,今年1-8月,全市汽車產量113.9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79.3萬輛。江淮華爲尊界S800、蔚來ES8、樂道L90等熱門新車型相繼在合肥的工廠生產下線。

項目落地方面,今年4月卡車新勢力DeepWay深向全球總部入駐肥西;7月,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投資的安徽檢測基地項目正式落戶蜀山區;9月,合肥長豐縣政府與中創新航新項目簽約,標誌着雙方將在新能源電池等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

合肥以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之都爲目標,近年來推動構建下塘、新橋、新港三大百萬輛整車生產基地,包河區、高新區、新站區等多個零部件園區的「3+N」產業發展格局。

合肥下一步的目標是,力爭到2027年,形成2-3家年產50萬輛整車企業,新能源汽車產輛超200萬輛,集羣營收超7000億元。

將目光聚焦「雙核」的另一核蕪湖,去年,蕪湖貢獻了安徽全省46.2%的汽車產量和近80%的汽車出口量。

2025年第一季,蕪湖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同比增長27.5%,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14.2%。截至目前,蕪湖集聚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2000多家。

作爲蕪湖汽車製造業的龍頭企業、鏈主企業,今年1-8月,奇瑞集團累計銷售汽車172萬輛,同比增長14.5%。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805億元,同比增長38.3%。

蕪湖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曹小明此前表示,今年將以建設蕪湖國際汽車城核心區爲目標,全力支持奇瑞集團和汽車零部件企業做大做強,系統推進整車、零部件和後市場「三位一體」發展,力爭2025年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產業產值達到2500億元,2027年產值突破4000億元。

除了合肥和蕪湖,安徽省內的16座地級市幾乎都有汽車產業鏈的相關佈局,在安慶有江淮、振宜和福田雷薩三大整車基地,淮南有開沃新能源基地、陝汽工廠和蔚來樂道,亳州則設有奇瑞商用車工廠和江淮安馳生產基地。

安徽能在汽車產業變革中突圍,前瞻性的頂層設計是關鍵支撐。2022年,安徽省出臺《支持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產業提質擴量增效若干政策》,採取「基金+資金」等方式合力支持產業發展。

2023年安徽省出臺《關於強化創新引領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羣的指導意見》,突出「鏈主培育」策略,支持企業向解決方案、技術研發、生產製造等產業鏈核心環節延伸,推動其向生態主導型升級。

作爲大陸全國首部省級新能源汽車產業專項立法,2024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羣發展條例》正式施行,該條例明確了產業集羣建設要求、推進機制和保障措施。

在9月20日舉行的2025世界製造業大會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羣建設對接會上,安徽省省長王清憲強調,要持續把創新擺在首位,堅持汽車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動「研發、整車、零部件、後市場」一體發展,將安徽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慧汽車技術和產業創新中心。

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羣是整個長三角地區的代表產業集羣之一,安徽與滬蘇浙三省一市各揚所長緊密聯動,已形成了新能源汽車「4小時產業圈」。

作爲「圈內」整車製造的擔當,今年安徽憑藉蔚來、奇瑞等頭部車企的強勢表現,以及全省範圍內圍繞新能源汽車與智慧網聯汽車的全面發力,正朝着2025年大陸全國汽車製造第一省加速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