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20% 邱達生憂背後隱藏更高成本
美國白宮1日宣佈對臺課徵20%對等關稅,賴清德總統強調這是「暫時性稅率」,只要後續達成協議,稅率可望再調降。(範揚光攝)
總統賴清德1日親自定調,臺灣關稅20%是「暫時性稅率」,強調後續還有機會再談降稅;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邱達生示警,這背後可能隱藏高成本,因爲媒體問及臺灣是否端出3、4000億美元投資,以換取低關稅?賴清德以雙方簽訂保密協定來婉拒,無疑承認有交換條件,只是現在不能說。
邱達生昨分析,若臺灣關稅20%,但沒有對美投資、擴大采購等,雖然稅率高於日、韓,但傷害可控,且關稅降幅12個百分點比日韓多,未必是壞事;邱達生警示,最怕是比照日、韓,大規模投資5500億美元、3500億美元,不僅要讓利,投資項目還由美國決定,若付出巨大成本僅換得關稅20%,再奉送臺積電先進製程,臺灣真是冤大頭。
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受訪掛保證,臺灣關稅不會高於日、韓,如今答案揭曉爲20%,邱達生表示,官員話說太滿,「現在要怎麼向國人交代」。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也直言,20%關稅確實對臺灣製造業來說是大型壓力鍋,沒有讓川普團隊滿意因此初步施壓,可以預期接下來的談判要有很大的抗壓性。
中經院1日也發佈7月臺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受關稅、232條款等不確定因素影響,PMI指數從上月49.6%續跌1.6個百分點至48%,不僅連續2個月緊縮,未來6個月展望指數至38.3%,連續第4個月緊縮;中經院示警,6月晶圓、封測相關供應鏈日前已回報訂單生產有趨緩持平跡象,7月整體半導體供應鏈未來展望也轉爲緊縮,下半年透明度非常不好。
中經院長連賢明坦言,關稅20%比預期15%到20%範圍偏高,國人最擔心是高於日、韓,由於相關細節尚未公佈,相信非最終結果,談判團隊需要一些時間磋商;至於關稅是否衝擊國內景氣,連賢明表示,除非下半年經濟成長率由主計總處預估1%轉爲負成長,否則,全年的GDP保3應該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