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着水泥與希望的人生…更保臺東分會協助更生人復歸並照顧家庭

▲更保臺東分會協助阿義,他說:「我現在載的不只是水泥,是責任,也是希望。」。(圖/臺灣更生保護會提供)

記者吳銘峰/綜合報導

更生人阿義(化名)因案入獄服刑12年,出獄後他沒有存款、沒有退休保障,在家人與更保臺東分會的協助下,阿義重新抓起熟悉的聯結車方向盤,以司機的身分復歸社會。其間他還要照顧淋巴癌重症的母親,自己也全身都是病痛。但他很珍惜,因爲這是得來不易的「平凡幸福」。

阿義今年已經超過60歲,因槍砲及毒品案件入獄,刑期12年,剛從監所回到社會,阿義的父親已往生,手足分別在臺南及花蓮生活。他與高齡八十的母親同住,白天工作,晚上陪伴,日子雖然辛苦,卻過得踏實。阿義母親罹患淋巴癌第四期,在花蓮門諾醫院接受治療,身體仍能自理,樂觀的母親會笑着叮嚀阿義定時吃飯、注意工作安全。

阿義曾經是聯結車與水泥車的司機,跑過臺東縣內大小工地十多年。但人生不是筆直的公路,有時會突然轉進無法回頭的死巷。他進了監所後,失去了自由和工作,也差點失去自己與家人。出監時,他沒有存款、沒有退休保障,只剩下病痛纏身的身體與一位等着他的母親;手足們在他回來後,選擇伸出援手,提供經濟協助,鼓勵他去參加照服員職訓,好讓未來更有依靠。但最終,阿義決定:先做自己最熟悉的事—開車。

透過更保臺東分會的就業協助以及過去在職場上的人脈,他得知曾經待過的公司正在徵水泥車司機。那熟悉的輪胎聲、引擎聲,彷彿在提醒他:「你還有用,你還能上路。」他回到了工地,每天從早上七點工作到傍晚六點,只有週日休假。阿義不挑工作,也不喊累,哪裡缺人、哪裡加班,他就在哪裡。他像一個忙碌的陀螺,轉個不停。如今,穩定加班的情況下,他每月可領四到五萬,薪資全用在生活、孝親與儲蓄上,他沒有奢望未來能享清福,他清楚知道現在的每一天,都是在爲未來準備,因爲不知道還能工作幾年,所以這幾年要拼命做。

工作之餘,他學習如何照顧母親,也持續門診控制糖尿病、攝護腺與痛風等慢性病。公司信任他,安排他帶新人;家人信任他,讓他守着母親、守着這個家。分會支援他,給予穩定就業獎勵、全勤獎勵、三節慰問、生活物資與情緒支持。出監一年多了,阿義沒有回頭看,而是一路往前。

從一個失去自由的人,到一位負責任的兒子、一位認真的駕駛,也是一位社會重新接納的公民,很辛苦但也很感恩,他平淡的說:「我現在載的不只是水泥,是責任,也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