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光的對望中發現愛與美(創作談)

原標題:在時光的對望中發現愛與美(創作談)

《180天重啓計劃》是我在芒果TV拍攝的“情感三部曲”的親情篇。不論是《我在他鄉挺好的》中的友情,《裝腔啓示錄》中的愛情抑或是這部劇中的親情,人與人的關係始終是我想和觀衆探討的主題。

《180天重啓計劃》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母親吳儷梅上大學時,不顧家人反對,執意輟學和相愛之人遠走他鄉,生下女兒顧雲蘇,又在28歲時衝破丈夫的阻礙,執意放棄讓她感到困頓失望的婚姻,重返社會。這使顧雲蘇對母親產生了埋怨和不解。但顧雲蘇長大成人也面臨相似處境時,卻鬼使神差地做出和吳儷梅當年近似的選擇,告別讓她理想破滅的職場和戀人,企圖回家“啃老”。吳儷梅怒其不爭,而且由於吳儷梅已經重新組建家庭,一個新生命即將到來,母女二人吵得不可開交時,吳儷梅下意識脫口而出一句話:“如果不是你,我不會活得這麼辛苦。”這句話深深刺痛了顧雲蘇,也印證了她長久以來深埋在心底的自我拷問:如果沒有她,吳儷梅是否就能順利完成學業,活成理想中的自己?這之後,母女關係陷入僵局。

雖然我在創作過程中一直嘗試用喜劇的方式消解這對母女關係中的沉重,但現實生活中有些矛盾我們始終無法迴避。女兒常被母親視爲自我的分身,既有希望她“優於自己”的期待,又有“我之所以變成今天這樣都是因爲你”的暗暗譴責。這並不是女性的錯,而是時代觀念對於母親這個身份及其職責的不公正看待造成的。成爲母親就意味着要永遠自我犧牲和奉獻嗎?我不這麼認爲,也不希望這是今天每個選擇成爲母親的女性仍需面臨的困境。所以,《180天重啓計劃》塑造了一個有點特別的母親吳儷梅,她在家庭中不再充當隱忍、犧牲的角色,她的種種行爲背後,是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找尋自我價值認同的渴求。

我在拍攝中嘗試採用過往28歲的吳儷梅和當下28歲的顧雲蘇的雙時空敘事方式,試圖通過這種對照,讓她們能夠真切地看見彼此,也希望觀衆切換不同視角,跟隨我們的故事走近她們。吳儷梅和顧雲蘇是在各自時代勇敢前行的兩位同齡女性,她們互爲鏡像,最終從彼此誤解、質疑,到相互理解,直到看見深藏在彼此內心深處的愛意。

顯然,吳儷梅和顧雲蘇都不完美,但我仍然愛她們身上炙熱的生命力,愛她們對生活的不妥協、不將就,愛她們始終忠於自我,勇於發出自己的聲音。女性如此美好,不論是28歲還是48歲,她們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作者爲《180天重啓計劃》導演)(李 漠)

(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