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清除「石綿」屋瓦陷致癌風險 勞部在臺南4區設置防護服務站
輔導團協助作業人員穿戴預防石綿粉塵之防護用具。圖/勞動部提供
颱風、豪雨重創中南部,造成嘉義、臺南等地區石綿建材房舍嚴重毀損。爲避免民衆及作業人員在災後拆除與清理過程中暴露於石綿等風險,勞動部前進災區設置災後重建防護指揮所,就近了解與協調指揮相關防護資源,更陸續在臺南七股、新營、白河、後壁成立「災後防護服務站」,協助落實個人防護與作業安全。
職安署提醒,石綿爲一級致癌物,在屋瓦浪板的拆除與重建過程中,應守住安全底線。職安署職業安全衛生組組長張國明說,日前已啓動災後輔導協助機制,購置6000組石綿防護包,優先於七股及新營區設立「災後防護服務站」,提供作業人員防護包及石綿防護諮詢等協助措施,今再增設後壁區及白河區兩處防護服務站,也組成輔導團前往現場巡查,協助落實個人防護與作業安全措施。
張國明說,原本就訂有「石綿建材拆除作業危害預防指引」,但主要是針對拆除廠房,與這次天災狀況不同,爲即時且有效保護災後民衆與作業人員免於暴露石綿粉塵並預防災害事故,25日發佈「因應災後石綿屋瓦浪板拆除清理作業危害預防處理原則」,作業人員應至少配戴N95等級以上防塵口罩,並搭配護目鏡、防護手套、工作服、防護鞋等個人防護裝備;如從事屋頂作業,亦應落實墜落防範措施,確保整體作業安全。
此外,職安署已辦理「石綿及人造石有害粉塵呼吸防護補助計劃」,提供呼吸防護具補助,爲確保協助災害重建作業安全與健康,也將擴大補助對象至從事石綿屋瓦、浪板拆除清理業者,並簡化申請程序等,方便有需求的民衆與業者申請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