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釀嘉南1.5萬廢棄石綿瓦 環境部祭7.8億補助清除
環境部今天表示,已向行政院爭取7.8億專案補助嘉義縣市及臺南市災後石綿清除處理,補助對象是住宅、畜牧場及農業設施。(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石綿是一級人類致癌物質,目前國內24萬棟房屋屋頂使用石棉瓦,重量約53萬噸,但因爲今年第4號「丹娜絲」颱風過境,造成嘉南約有1.5萬噸石綿需清除,環境部今天表示,已向行政院爭取7.8億專案補助嘉義縣市及臺南市災後石綿清除處理,補助對象是住宅、畜牧場及農業設施。
石綿在1977年被國際癌症研究署歸類爲一級人類致癌物質,如果暴露於石綿環境中、無適當防護,將有罹患石綿相關疾病例如間皮細胞瘤、肺癌等風險。
環境部統計,全臺約24萬棟房屋屋頂使用石綿瓦,粗估重量約53萬噸,丹娜絲颱風過境後,嘉義縣及臺南市共有1萬5600公噸須清除的石綿建材廢棄物,其中臺南市約佔近6成、嘉義縣約佔3成5。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表示,石綿拆除後將由清潔隊或清除業者送到後端,讓其固化後掩埋處理,截至今年6月底,已掩埋64.5萬公噸石綿,完全可因應這次災後的石綿處理需求,環境部已向行政院爭取7.8億專案經費,將全額補助住宅、畜牧場及農業設施清理石綿廢棄物。
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長謝燕儒補充,石綿作爲建材,對人體造成風險低,但因裝修、拆除破壞石綿,將釋放石綿纖維,風險較高,若民衆要處理破碎石綿瓦,提醒需佩戴N95口罩及手套,包裝好後再通知環保局清運。
此外,丹娜絲颱風也造成嘉南地區14萬5000片、約2800公噸光電板受損,未清理完畢的集中在6處,其中最大的案場是嘉義新塭滯洪池案場災損5萬片。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6處災損光電板多已清除完畢,不過新莊滯洪池、貴舍2滯洪池、荷包嶼滯洪池等3處,業者雖已將水面上的光電板清除,但部分堆置在路邊,如果明天、8月1日沒有清掉,將會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