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重創屏東光電、殘骸滿海岸 環境部:最高罰300萬
丹娜絲颱風讓屏東佳冬海岸佈滿光電棚架殘骸,引發關注,環境部表示,業者負清除處理責任。(本報資料照片)
丹娜絲颱風讓屏東佳冬海岸佈滿光電棚架殘骸,引發關注,環境部表示,業者負清除處理責任,地方環保局可依法查覈暫時儲存、清理情形,若棄置將面臨6000至300萬元罰鍰,另外,業者清理前若需暫時儲存,應避免水體滲透、廢液滲入土壤及水體、妥善分類等,否則可處6萬元罰鍰,提醒業者應儘速清理損壞模組。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表示,根據《廢棄物清理法》,業者設置太陽能設施若因災損、汰役或其他原因須排出,設置單位須負責清除處理責任。
循環署科長簡鈺晴表示,若業者棄置損壞太陽能板、未依規定委託合格業者清除處理,可處6000元至300萬元罰鍰。清除太陽能板前,若需要暫時儲存,儲存地點應有設施或設備,防止地面水、雨水或地下水滲透、避免產生的廢液污染水體或土壤、依太陽能板廢棄物特性,進行分類儲存、標有中文標示,否則將面臨6萬元罰鍰。
循環署補充,環境部已建置「廢太陽光電板回收服務管理資訊系統」(PVIS),供設置者線上申報排出,經核可後,就能由環境部簽約合格清除處理機構進行後續運送與處理,費用可申請補助,該筆經費來自經濟部能源署2019年起向設置者徵收的「模組回收費」,每千瓦收取1000元,專款專用於模組清除回收作業。
若颱風後民衆有受災損太陽能板,循環署提醒,可透過地方清潔隊協助收集,再由環境部提供清除處理補助。今年環境部已完成開口契約廠商招標作業,可委託合格業者到地方政府指定地點收運,有效提升災後應變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