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段性任務完成!臺南市災後石綿清理逾8千噸達全年2.5倍
丹娜絲風災重創臺南後,市府環保局加強石綿廢棄物清理,直到1日止已完成階段性任務,在溪北16區及安南區共285裡合計清出超過8000公噸石綿廢棄物,相當於不到2個月就達成去年整年清運量的2.5倍。(環保局提供/洪榮志臺南傳真)
丹娜絲風災重創臺南後,市府環保局以「每日每區逐裡清運」方式,加強石綿廢棄物清理,直到1日止已完成階段性任務,在溪北16區及安南區共285裡合計清出超過8000公噸石綿廢棄物,相當於不到2個月就達成去年整年清運量的2.5倍。環保局表示,石綿清運登記申請方式,自9月8日起恢復向環保局提出申請,各區公所受理至9月5日爲止。
環保局說,風災初期,石綿清運作業多依民衆通報登記名單進行,但因屋頂多數尚未拆除,平均每日僅清出41公噸,效果有限,經滾動檢討改由里長主動協助帶路,清運量提升至每日平均242公噸;之後更進一步增派車輛人力,並採取「每日每區逐裡清運」模式,效率大幅提升,每日平均達448公噸,截至9月1日止,包括溪北16區及安南區共285裡,都已完成至少一輪清運。
至於後續申請方面,住宅類案件仍採簡化程序,民衆只需填寫申請表及切結書即可提出;非住宅類(如倉庫、寺廟、教堂、私校、農會、個人農業設施及已註銷或廢止登記之工廠、畜牧場等)則需填寫申請表並檢附完整資料,經環保局審查通過後再安排清運。申請表請至本局資源回收全民動起來網站下載填寫。
環保局長許仁澤提醒民衆,申請石綿清運時請務必遵守規定提出申請,並於清理過程做好個人防護,將石綿妥善分類、捆紮,確保健康安全。市府將持續受理申請,確保清運量能,守護市民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