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特朗普利用完後,馬斯克即將被迫離開美國政府效率部

440 億美元收購推特的代價,是 1500 億財富蒸發與政治信譽破產。

—————————— 財經洞察智庫

從商業巨鱷到政治傀儡

2024 年 11 月,特朗普勝選之夜,馬斯克站在其身後露出標誌性的笑容。這場 “科技 + 政治” 的聯姻看似天作之合:

440 億美元的 “投名狀”:馬斯克以個人名義收購推特,爲特朗普打造 “言論自由平臺”,卻讓自己陷入債務深淵 —— 推特收購後累計虧損超 120 億美元,2025 年一季度廣告收入暴跌 42%;

2.59 億美元的 “政治獻金”:馬斯克成爲美國史上最大總統競選贊助人,資助超級 PAC、發放獎勵支票,甚至爲特朗普軟化反墮胎立場提供資金;

政府效率部的 “權力遊戲”:特朗普任命馬斯克爲 “政府效率部” 負責人,賦予其削減 2 萬億美元聯邦開支的權力,卻暗中放任官僚系統抵制改革,導致部門實際節省金額僅 550 億美元,目標縮水至 1 萬億。

這場交易的本質,是特朗普用 “權力幻覺” 換取馬斯克的資金與輿論支持。正如《紐約時報》所言:“馬斯克以爲自己在玩政治,實則只是特朗普的棋子。”

翻臉的導火索:關稅政策引發的 “財富雪崩”

2025 年 4 月,特朗普突然宣佈對 75 國加徵最高 54% 的 “對等關稅”,成爲壓垮馬斯克的最後一根稻草:

特斯拉的 “生死劫”:關稅導致特斯拉進口零部件成本激增 18%,Model Y 單車成本上漲 2200 美元,2025 年一季度全球銷量同比暴跌 38%,股價從 488.54 美元跌至 238.45 美元,市值蒸發超 7000 億美元,馬斯克財富縮水 1300 億美元;

Model Y

SpaceX 的 “暗礁”:儘管獲得 59 億美元國防部合同,但關稅政策導致火箭原材料價格上漲 9%,星鏈項目利潤率壓縮至 12%,未來五年預期收益減少 80 億美元;

推特的 “黑洞”:廣告主因關稅政策縮減預算,推特收入再降 15%,馬斯克被迫自掏腰包填補 50 億美元現金流缺口,個人債務率飆升至 45%。

這場危機的根源,是特朗普的 “單邊主義” 與馬斯克的 “全球化商業版圖” 徹底衝突。正如馬斯克在社交媒體怒罵納瓦羅:“這個哈佛經濟學博士比一袋磚頭還蠢!”

從 “兄弟” 到 “棄子”

當馬斯克因關稅政策損失慘重時,特朗普的反應堪稱 “教科書式甩鍋”:

輿論切割:特朗普在白宮記者會上公開表示:“我不需要埃隆做任何事,只是碰巧喜歡他而已。” 並強調購買特斯拉只是 “個人愛好”;

心腹羞辱:首席貿易顧問納瓦羅在 CNN 節目直言:“馬斯克就是個賣車的商人,他懂什麼國家戰略?” 直接否定其政治地位;

權力架空:白宮突然任命艾米・格里森爲政府效率部代理主管,剝奪馬斯克的實際控制權,迫使他在 5 月底 “主動辭職”。

更諷刺的是,特朗普一邊抨擊馬斯克,一邊悄悄推動《生物製造 2025》計劃,扶持特斯拉競爭對手通用汽車的新能源項目,徹底斷送馬斯克的政策紅利。

反噬的代價:從 “世界首富” 到 “全民公敵”

這場政治豪賭讓馬斯克付出了慘痛代價:

財富蒸發 1500 億:特斯拉、SpaceX、推特股價暴跌,馬斯克淨資產從 4864 億美元峰值縮水至 3364 億美元,蒸發 1500 億美元,創歷史紀錄;

公衆形象崩塌:美國多地爆發 “抵制特斯拉” 示威,3 月 1 日紐約曼哈頓門店遭縱火,15 個州發起 “特斯拉下架” 運動,品牌價值損失 280 億美元;

政治信譽破產:民主黨發起 “馬斯克聽證會”,指控其利用政府效率部職權爲特斯拉謀取利益,司法部啓動反壟斷調查,可能面臨 12 億美元罰款。

更致命的是,馬斯克的 “政治投機” 徹底激怒了科技界:蘋果 CEO 庫克公開批評其 “背叛創新精神”,英偉達黃仁勳取消與特斯拉的合作計劃,硅谷形成 “反馬斯克聯盟”。

如果重來一次,馬斯克還會選擇 “All in” 嗎?

當馬斯克離開白宮時,他或許會想起 2024 年 11 月那個意氣風發的夜晚。當時他以爲用 440 億美元收購推特、2.59 億美元政治獻金就能換來權力的庇護,卻沒想到最終換來的是 1500 億財富蒸發與政治信譽破產。

這場博弈的終局,是特朗普繼續揮舞關稅大棒,而馬斯克只能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機械臂轟鳴聲中,舔舐自己的傷口。歷史終將銘記這一刻 —— 不是兩個巨頭的恩怨,而是一個時代對 “政治投機” 最殘酷的審判。

作者聲明:內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