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百萬建置裡辦系統大當機...民眾烈日苦排隊 北市府下月做壓力測試
民政局表示,由於新版上線後可使用載具變多,會協助裡辦做分流,並於11月中完成壓力測試。圖/議員王欣儀辦公室提供
北市民政局花420萬元建置的裡辦數位便民系統,日前在中秋節各里物資發放高峰當機近兩小時,造成不少里民在烈日下罰站。議員指出,當天使用量遠低於合約規範壓力測試的標準,若不改善明年選舉年當機次數恐更加頻繁與嚴重。民政局表示,由於新版上線後可使用載具變多,會協助裡辦做分流,並於11月中完成壓力測試。
「裡辦數位便民系統」主要功能包含身分驗證與登記、活動報名與出席管理、物資補助發放等,把裡辦傳統紙本造冊、物資發放與活動報名等作業數位化,提升裡辦效率、公平性與資料可稽覈性,近日卻被議員點出上線不到一年就出現當機狀況,更讓民衆領取物資在烈日下排隊。
議員王欣儀指出,上月27日早上9時接獲里長反應,各里進入中秋節物資發放高峰,系統突然無法使用,連查詢里民身分都卡住,作業停擺數十分鐘,直到11時才逐步恢復正常,當天烈日炎炎多個裡辦涌現數百位里民大排長龍,被迫在烈日下苦等罰站,等候時間冗長,甚至有爆發激烈口角狀況出現。
王欣儀說,調閱資料發現當天里長、裡幹事或志工使用系統掃里民身份證查詢戶役政總次數約2萬9千次,平均每10分鐘約600到800次操作,但契約內容明定商必須通過「至少1000人同時使用、90%迴應5秒內」的壓力測試,而系統當機後,民政局卻拿不出任何使用人數資料,「難道這條契約是白寫的?」
王欣儀說,明年適逢選舉年各里將舉辦更多節慶與活動,使用量勢必再次暴增,若不正視問題、提前改善,系統恐再度癱瘓,民怨只會再次回到基層里長身上,必須在今年底保固期結束前完成強化與壓力測試,確認系統至少可承載456個裡、2280名使用人同時上線。
民政局長陳永德表示,舊版只能使用平板APP,更新後可使用載具數量也變多,預計在11月中會完成新版APP壓力測試,至少完成1000人同時使用90%迴應5秒內壓力測試。
北市民政局花420萬元建置的裡辦數位便民系統,日前在中秋節各里物資發放高峰當機近兩小時,造成不少里民在烈日下罰站。圖/議員王欣儀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