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雙柏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工會實踐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走進雲南省雙柏縣職工服務中心,“忠誠黨的事業,竭誠服務職工”十二個大字在黨建文化展廳格外醒目,調解室裡,“黨員先鋒崗”前的工作人員正在耐心地傾聽着建築工人李師傅關於工傷認定的訴求。
2024年以來,雙柏縣堅持黨建帶工建積極探索實踐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工會領域的深化應用,通過“靠前式”“一站式”“全景式”服務,切實打通服務職工的“最後一米”,真正讓職工苦有處說、紛有人解、心有所歸。2024年,雙柏縣被納入雲南省新時代“楓橋經驗”工會實踐試點培育單位。
“靠前式”監督防“未病”
“集體合同進一步規範了我們的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權益事項,後顧之憂打消了,我們工作更帶勁了!”快遞員張師傅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預防是治理的最優解。爲了把職工勞動爭議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雙柏縣把工會法律監督關口前移,全面推進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組織建設,在全縣25人以上的鄉鎮、企業工會中全覆蓋建立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67個、調解委員會26個,構建起工會法律監督的“前哨站”。
推行“一函兩書”制度,各級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定期對用工企業開展全方位“法律體檢”,及時對存在勞動爭議風險隱患的企業及相關執法部門發送提示函、建議書或意見書,提醒督促企業規範用工行爲。截至目前,雙柏縣總工會牽頭對17家企業開展勞動法律監督專項執法檢查,發出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6份。
此外,爲協調勞動關係雙方利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雙柏縣總工會積極指導企業建立集體協商制度,聯合交運部門開展全縣快遞行業集體協商,簽訂首個快遞行業集體合同,規範了4家快遞企業從業行爲,惠及90餘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據悉,全縣集體協商覆蓋率目前已達95%,爲勞動關係裝上了“減壓閥”和“穩定器”。
“一站式”調處治“已病”
“以前,職工遇到勞動爭議糾紛,申請仲裁要到人社部門,提起訴訟要到法院,多部門來回跑,既耗時又費力!”雙柏縣總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爲了方便職工維權、提高勞動爭議糾紛化解效率,雙柏縣總工會聯合人社、司法、法院、檢察院4家縣級部門成立聯合調解中心,設立登記受理、分辦流轉、統計彙總和心理服務4個窗口,設置專業化調解室3間、心理諮詢室1間,配齊設施設備。
各鄉鎮工會牽頭成立“楓橋經驗”勞動爭議調解室8個,聯合“老楊調解室”“老楊調解工作站”資源,積極推行讓他說、拉家常、講政策、雙溝通、案了結的“五步調解法”,幫助職工化解勞動爭議糾紛。
按照“專職+兼職”的方式組建調解員隊伍50名,專職調解員主要從5家成員單位中擇優動態選派,兼職調解員主要從專家學者、專業律師、退休法官、退休檢察官、退休工會幹部、社會化工作者等羣體中擇優聘用,探索“以案定補”機制對調解員給予適當激勵。
實行“中心吹哨、部門報到”模式,由1名處級領導定期召集會商,充分調動各方調解力量,全面構建“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服務”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體系,實現訴調“只進一門、一站通辦”。截至目前,全縣各級工會成功調處勞動糾紛14起。
“全景式”關愛除“心病”
“各位家人,今晚7點30分在縣職工服務中心二樓舞蹈教室開展八段錦養生操教學,誠邀大家踊躍報名參加。”每週三、週四一大早,“工惠樂學”微信羣裡便熱鬧了起來。
關愛是最有溫度的治理。雙柏縣聚焦職工物質需求、精神需求、情感需求,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打造職工“15分鐘貼心服務圈”,增進職工之間、職工與用人單位之間的溝通理解和情感共鳴,實現以情暖人、用情治理。
雙柏縣構建“1+4+N”陣地網絡服務體系,以“職工之家”爲核心,輻射建設職工書屋、工會驛站、愛心媽媽屋、心靈驛站等特色服務陣地,目前已建成職工之家78個、職工書屋30個、工會驛站7個、愛心媽媽屋4個、心靈驛站3個,打造省級示範性鄉鎮職工之家6個。
此外,實施“職工普惠服務三年行動計劃”,創新打造“工惠樂學”普惠性服務品牌,累計開展健身操、養生操、技能小課堂等“工惠樂學”課程27期,受衆職工達900人次;常態化組織開展勞模工匠先進事蹟宣講會、技能競賽、經典誦讀比賽、交友聯誼、職工子女託管、免費移動體檢等活動20餘場次;依託節慶慰問勞模工匠、一線工人、困難職工等362人次;線上線下推送就業服務信息53條,聯合提供就業崗位3000餘個。(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黎浩 通訊員 王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