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 水林啓動鄉志編纂 解密開臺史

雲林縣水林鄉顏厝寮保有1621年顏思齊率衆來臺拓墾遺址,被譽爲「開臺第一莊」,鄉公所16日啓動《水林鄉志》編纂,進一步釐清顏思齊開臺史。(張朝欣攝)

雲林縣水林鄉顏厝寮保有1621年顏思齊率衆來臺拓墾遺址,被譽爲「開臺第一莊」,但一直缺乏正式文獻紀錄,水林鄉公所16日啓動《水林鄉志》編纂記者會,宣佈由臺灣經濟研究院展開編纂工作,除記錄水林鄉的歷史文化與風土民情,也盼透過文獻考據、田野調查,更進一步釐清顏思齊開臺史。

1621年顏思齊率衆來臺拓墾,在水林鄉、北港鎮周邊設10寨,目前水林鄉顏厝寮還保有馬蹄型聚落、7角井等顏思齊拓墾遺址,鄰近的北港鎮北港圓環也設有顏思齊紀念碑,記錄1621年大航海時代足跡。此次雲林縣政府協助水林鄉公所編纂鄉志,由於涉及臺灣史定位,格外引人矚目。

水林鄉代理鄉長張東凱表示,《水林鄉志》編纂工作請來臺灣經濟研究院研究9所承辦,並由具豐富地方誌編修經驗的副研究員遊維真博士率團隊執行。編纂期程約19個月,估2027年完成,鄉志共分歷史、地理、政事、經濟、社會與教育、藝文與宗教禮俗,及人物傳記等7大篇章。

遊維真提到,顏思齊率衆來臺的登陸地點、時間與10寨的設置,各界多年來一直有相關研究,除地方耆老口耳相傳,也有不少學者針對文物與文獻進行考據,因《水林鄉志》的編纂攸關臺灣史的定位,爲慎重起見,將採傳說與文獻分編方式,儘量客觀且完整的呈現史實與鄉野說法。

縣文化觀光處處長陳璧君說,縣府近年來多次針對顏思齊史料進行相關調研,也有中研院研究人員前來勘查顏厝寮馬蹄型部落、七角井等歷史場域。

水北村長洪茂仁多年來整理出詳細的史料,他強調顏思齊從大陸到日本,再從日本到臺灣,水林鄉是顏最早落腳臺灣的地點,大陸顏氏宗親會曾邀他發表研究論文,也多次請他前往交流,希望《水林鄉志》更加強化水林鄉的歷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