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監獄識詐講座 律師提醒「貪念與僥倖是詐騙第一步」

▲雲林監獄推動法治教育與防詐宣導,期盼協助收容人建立正向價值觀。(圖/記者遊瓊華翻攝)

記者遊瓊華/雲林報導

爲加強收容人防範詐騙犯罪的意識與法律素養,法務部矯正署雲林監獄5日舉辦「從識詐到防詐-開啓人生新篇章」專題講座,邀請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雲林分會特約律師蔡昀圻擔任主講人,以生活化案例剖析詐騙陷阱,提醒收容人提升警覺、遠離違法行爲。現場共有98名收容人蔘與,氣氛熱烈,反應相當踊躍。

講座開始前,蔡昀圻律師以輕鬆對話方式,先詢問收容人對「詐騙」的印象與經驗,藉此引出課程重點。他指出,詐騙手法隨科技不斷翻新,從假投資、網路交友到冒名檢警與人頭帳戶陷阱,詐團運作層層包裝,常讓人一時誤信而誤入法網。他提醒,「只要心存僥倖或貪圖方便,就可能成爲詐騙共犯。」

蔡律師接着以三大主軸「常見詐騙型態」、「被害者權益」及「犯罪者責任」展開講解。他舉例說明,許多假投資平臺以「高報酬、低風險」爲誘餌,吸引民衆投入資金,最終血本無歸;另有詐團利用社羣媒體建立假身份、博取信任後行騙。他強調,瞭解法律責任與識破詐團手法,是避免再度誤入歧途的第一步。

課程中,蔡律師特別介紹政府近年推動的「打詐新四法」,包括刑事責任加重、金融帳戶查覈機制與跨部門合作等新措施,說明政府打擊詐欺犯罪的決心。他也勉勵收容人應以此次課程爲契機,從認識法律開始,建立正向價值觀,重拾對人生的主導權。

雲林監獄表示,該場講座旨在深化收容人法治教育與防詐觀念,協助其培養自我保護能力與法律意識,期盼出監後能遠離不法誘惑,順利融入社會,開創新人生。監獄未來也將持續與法律專業團體合作,推動法治與防詐教育,讓更多收容人透過學習「識詐、防詐」,真正落實「知法、守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