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品牌都想給機器人穿上跑鞋?安踏、李寧、特步、361度等均已入局

藍鯨新聞8月20日訊(記者 湯詩韻)又一運動品牌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日前,體育用品品牌361°發佈公告稱與知名機器人公司斯坦德(StandardRobots)正式達成戰略合作。

公告顯示,雙方將在機器人可穿戴、機器人輕量化及高性能材料方面進行戰略合作。361度將利用已積累的國際市場資源,助力斯坦德在全球銷售具身智能機器人。公告指出,此次合作讓本集團深度加入智能基因,比如在後端融入智慧倉儲、智慧物流和智能工廠,將智能機器人逐步應用於全球門店。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運動品牌第一次"牽手"機器人企業。據藍鯨新聞不完全統計,安踏、李寧、特步、鴻星爾克等多家運動品牌均已合作人形機器人相關企業。不過運動品牌與機器人企業之間的合作並非"獨家冠名",比如宇樹機器人就曾穿過不止一個品牌的跑鞋現身公開活動。

4月19日,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在北京舉行,現場20支機器人賽隊中共有6支隊伍的機器人選手穿上了跑鞋,其中露出的品牌包括特步、斯凱奇等。

運動品牌們似乎正在致力於讓人形機器人穿上跑鞋。對於人形機器人來說,穿鞋有利於減震緩衝,增強摩擦力、減少對關節的磨損。而大型體育賽事向來是品牌營銷的"兵家必爭之地",即便場上參與跑步、踢球、搏擊的選手是機器人。

從公開資料來看,無法判斷機器人所穿的跑鞋是否爲品牌特別定製。藍鯨新聞就此諮詢前述多家品牌,截至發稿暫未得到明確回覆。

曝光需求之外,品牌合作機器人企業顯然有更遠的考慮。藍鯨記者整理髮現,運動品牌與機器人企業合作的研究方向多集中於數據採集、裝備測試、產品研發和具身智能技術在終端門店的應用。

以安踏爲例,今年6月其聯合宇樹科技、香港理工大學共建機器人運動科學研究基地。首位入職的人形機器人研究員"安小壯"可以單日完成300人次足型掃描,而人工需72小時。相比傳統的人類研究員,機器人沒有時間限制也不會疲倦,可以實現數據的重複採集。

此外,機器人可以突破傳統人體測試的侷限,爲產品開發提供更客觀、大量、及時的反饋。據李寧官方刊文,其已與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天工機器人將利用集成專業運動傳感器與仿生運動控制技術,精準模擬人類跑步姿態,爲李寧專業運動裝備研發創新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撐。

8月17日,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在北京圓滿落幕。今年以來,人形機器人企業紛紛投身多項體育運動,通過高強度的機器人賽事錘鍊技術。不過,目前人形機器人的運動能力依舊相對有限,難以精準實現人類運動的複雜動作。機器人技術將如何推動運動科技研發,仍需交給時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