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促進大腦認知功能 臺師大研究曝1模式可最大化效益

單次運動就能促進大腦認知功能,臺師大研究曝1模式可最大化效益。(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想要提升大腦認知功能嗎?只要運動一次,就可能立刻見效。臺灣師範大學進行一份跨國研究發現,僅僅一次的健身運動,就能改善認知功能,且對各個年齡層都有幫助,型態以多模式混合運動、運動時間長達20分鐘以上的效益較佳。

大腦的認知功能影響學習、學業成就、工作表現及生產力,甚至有助於預防或延緩認知退化。過去許多運動指引建議每週應運動達150分鐘以上,然而,時間不足往往成爲人們難以維持規律運動的障礙。

臺師大現場與會者進行運動展示。(圖/臺師大)

臺師大於今(4)日舉行學術研究成果記者會,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特聘教授張育愷與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特聘教授Jennifer Etnier(珍妮弗.埃特尼爾)攜手合作,在納入30篇統合分析研究、涵蓋383篇獨立研究,共1萬8347位參與者,發現即便只是一次運動,也能提升認知功能。

研究結果指出,單次運動能促進大腦前額葉的活化,增加神經元連結與強化,提升注意力與執行功能,且運動後的效益更優於運動中。此外,運動對記憶力與訊息處理速度亦有正向影響。

張育愷表示,大腦認知功能除了能影響學習、工作表現與生產力,而規律健身運動有助於降低高血壓、中風等疾病風險,更能促進大腦健康。

研究團隊更發現,單次運動有助於各年齡層維持大腦認知功能,包含學齡前幼兒或高齡者,其中以小於18歲的族羣效益最大;另外,就算臨牀診斷有ADHA(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者,也都有幫助。

八卦導引運動展演。(圖/臺師大)

至於單次運動如何才能達到最大效益?張育愷說,以混合運動或中高強度的間歇訓練效益較大,高於單純的有氧健身或阻力健身;運動強度則以中等至高等強度效益較大,運動時間以持續20分鐘以上最好。

張育愷提醒,運動一定要循序漸進,民衆可依自身體能和興趣去設計20分鐘的運動型態,可採多模式混合運動以達到較大效益,也能單純只做有氧,只要每分鐘心跳達120到130下,或是測量脈搏10秒達到20至25下,便已達到中等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