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聽-溫度的正義 貫穿淨零排放的關鍵

名人推薦:這不是一個科學、技術問題,而是一個文化道德、世代公平正義問題。──環境部長彭啓明 黃金屋隨手翻:名人書單 https://bit.ly/4j0b0dd 圖/商周出版提供

很多朋友很好奇,明明我在民間可以好好地過生活,有自己的時間與發展機會,爲何跳入公部門來接下「環境部長」的職務?最主要的關鍵,是一個想改變的信念!

我和子平兄這幾年都在探討2050淨零碳排如何達成,這的確是全世界的目標,參與其中的朋友都知道目前全球各國的減碳政策累積起來,離這目標還有一大段距離,甚至可能無法達標。所以更需要有強烈的全民共識與領導力,有更好的方法與使命感纔可能達到。同時我們需要更積極的防災調適策略,才能應對日趨極端的天氣。

這個環環相扣的議題,很需要國際間、各國政府部門間、政府與民間、民間創新的生態系的合作,很需要有上位的氣候治理思維。而這裡面涉及到整個構面,需要向大衆說清楚並不容易,但最容易貫穿一切的就是「溫度」。

我們每天生活都是依賴着溫度來調整穿着或作息,而在夏天時,我們會習慣開啓冷氣機,把我們室內的溫度降溫到舒適的溫度,但冷氣機運轉產生的溫度,也正同步把戶外的溫度提高。此外,運轉花費的電力,也是主要的排碳來源,把溫室氣體濃度往上推升,直接造成全球暖化,預期溫度會愈來愈高,夏天愈來愈長,我們舒適的溫度也會愈來愈少。一個小小開冷氣的舉動,多數人很難想像這和全球暖化有什麼關係?

這當中,有一個貫穿的價值,就是「溫度」。如果我們都對溫度有高度的認知與重視,各種分歧與困難就可以有共同的標準來討論,未來我們努力的目標就是讓溫度不要再快速上升,讓下一世代仍維持有較多舒適的溫度。

這不是一個科學、技術問題,而是一個文化道德、世代公平正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