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內15家上市公司披露控制權變更進展
本報記者 桂小筍
近期,上市公司股權交易持續活躍。同花順數據顯示,8月份以來,共有15家上市公司公告了控制權變更的相關進展。
“當前,上市公司控制權變更呈現出新特徵,例如交易方式趨於多元;交易側重於產業整合及發揮協同效應等。”深圳市前海排排網基金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研究員隋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
梳理相關公告可知,協議轉讓、“協議轉讓+表決權放棄”、股權拍賣是上市公司控制權變更的主要方式。
杭州高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佈的公告顯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簽署股份轉讓協議,公司控制權擬發生變更;深圳市安車檢測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告則顯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賀憲寧和上海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矽睿科技”)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矽睿科技擬協議收購賀憲寧持有的占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6.43%的股份同時,賀憲寧同意將其持有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3.57%的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委託給矽睿科技行使;啓迪藥業集團股份公司的公告則顯示,控股股東所持公司股份被司法拍賣,公司控制權擬發生變更。
隋東介紹,從目前觀察的情況來看,相較於以往頻繁出現的跨行業併購和多元化擴張,當前上市公司股權交易更加註重產業整合及發揮協同效應。而在交易方式方面,傳統的協議收購方式佔比下降,通過表決權委託、一致行動人協議等創新安排實現控制權轉移的案例增多。
受“併購六條”推動,上市公司加速產業整合,積極併購產業鏈上下游資產,並通過收購優質科技企業向新質生產力方向轉型升級。政策引導、產業升級與市場環境共振大背景下,上市公司控制權變更日益活躍。
“目前,監管層持續優化併購重組機制,通過精簡審覈流程、提升交易效率,顯著提振了市場參與主體的積極性。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背景下,企業通過控制權變更加速資源整合與戰略轉型,既可快速佈局新能源、人工智能等產業,又能完善產業鏈協同,強化核心競爭力;優質資產也可通過併購重組實現證券化。”隋東介紹。
上市公司的控制權發生變更後,投資者較爲關注新控股股東資質、變更動機和後續計劃,以及是否有明確的資產注入計劃等。
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智斌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投資者要保持謹慎,關注上市公司交易中的潛在風險。對於涉及控制權轉讓的交易,應仔細評估新控股股東的背景、實力和戰略規劃,判斷其對上市公司未來發展的影響。新股東的資源整合能力和管理經驗直接關係到公司未來的業績表現。上市公司及信息披露責任人,要及時、完整地披露相關信息,不要對投資者產生誤導。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