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學/笛卡兒的機械女兒(下)
示意圖/Ingimage
前兩週我們介紹到,笛卡兒未婚生女,原本打算慢慢讓周遭親友接受這段父女關係,帶女兒回巴黎,像是公主那樣地栽培撫養她長大。然而,女兒因爲一場疾病過世,笛卡兒心碎欲絕。那,笛卡兒後來到底有沒有打造機械女兒呢?根據史料,機械女兒的故事最早出現在笛卡兒過世後的半世紀。法國記者達爾貢(Dom Bonaventure d’Argonne)寫了一篇文章,提及笛卡兒曾經爲了「證明禽獸沒有靈魂,只不過是構造精巧的機器。」而做了一隻機械少女,通篇故事都沒有提到佛朗辛。有些善於推理的朋友應該猜到了。
沒錯,史學家分析,達爾貢很可能是笛卡兒的忠實信徒,而他所做的事某種程度上就像現在的網軍:他試圖隱藏佛朗辛的存在。他想替偶像掩蓋跟女僕結婚、未婚生女的這段在當時被視爲「不光彩」的事情。但達爾貢沒想到的是,這個故事寫得太精彩,所以反而讓更多人好奇,許多作家都在作品中提及。就連知名的《攻殼機動隊》動畫,也在第二集裡引用了這個故事。
從達爾貢的行爲,我們也可以更深刻感受到,笛卡兒當年承受了多麼巨大的壓力。可他依然想盡辦法替女兒佛朗辛正名,期待有一天讓一家人的關係能正常化。失去女兒後的第9年,笛卡兒前往瑞典,隔年因爲水土不服過世。
讀完這段故事後不禁思考,如果當年佛朗辛還在,笛卡兒應該就會帶着她去巴黎,白天做研究、晚上陪女兒說故事、輕輕摸摸她的頭髮、哄她入睡。再看着她長長的睫毛,擺出每個女兒傻瓜該有的微笑表情。
「不好意思,我要陪我女兒。」
或許,笛卡兒會用這樣的理由婉拒瑞典女王,因此逃過一劫。但也或許,在真實歷史裡,當笛卡兒在瑞典病逝的那一刻,腦海裡會閃過這樣的想法——終於,可以再見到我的佛朗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