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學/笛卡兒的機械女兒(上)

圖/AI生成

笛卡兒或許是數學家中最富有『故事性』的人物了:相傳他擔任瑞典公主的家教,兩人日久生情,從單純的師生關係逐漸升溫,最後引發國王大怒,將他逐出境外。笛卡兒因此留下了一道名爲『心絃線』的方程式 r = a(1 - sinθ),象徵兩人的愛情永志不渝。這個浪漫的傳說許多人都聽過,但其實笛卡兒還有另一段更神秘的故事,甚至和「人工智慧」有關係:

相傳,笛卡兒搭船去瑞典時,隨身攜帶了一隻巨大的木箱。晚上,他獨自在艙房裡,但船員們卻常聽見笛卡兒和一個小女孩聊天的聲音。後來,船隻遇上暴風雨,衆人擔心笛卡兒的安危,情急之下直接闖進他的房間。門推開時,衆人愣住了——映入眼簾的是一位坐在木箱裡的小女孩。小女孩緩緩舉起手打招呼,但動作有些不自然。船長走近,伸手一摸,小女孩全身堅硬冰冷!原來她不是真人,而是一隻會動、會說話的機械木偶!

船長無法理解這是科技,直覺是巫術,太恐怖了!就是這個木偶害得船隻遭遇暴風雨!船長立刻召喚衆人,把木偶砸得四分五裂。此時,笛卡兒目睹這一切崩潰大哭。原來,笛卡兒曾經有一位女兒,年紀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笛卡兒很思念她,剛好又擅長製作精巧的裝置,就打造了一隻機械木偶,成爲陪伴他走遍各地的第二位女兒。而如今,他再次看到女兒在眼前消失。

笛卡兒跟公主的故事是杜撰的。那機器女兒呢?答案是:笛卡兒的確曾有過一位女兒。30多歲時,他住在阿姆斯特丹,跟朋友的女僕相愛,生下了女兒佛朗辛(Francine)。笛卡兒是天主教徒,又是知名的知識份子。和有着階級差距的女子未婚生子,在當時的社會氛圍,許多人是很難接受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