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丨智能體時代到來,人類角色是什麼?

”智能體即服務,成爲互聯網演進的核心標誌。“7月23日,在2025中國互聯網大會上,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互聯網協會原理事長鄔賀銓,談了自己關於人工智能的看法。

他認爲,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傳統的“用戶主導操作”將轉變爲“智能體自主執行+人類監督決策”的新型範式。未來,人類將從AI行爲的操作者轉型爲AI行爲的決策者、監督者。

什麼是智能體?業內人士介紹,是一種能夠自主行動、感知環境、作出決策並與環境交互的智能應用或實體。它可以是智能手機裡能根據環境變化爲用戶“量身定製”屏保圖案的智能助手,也可以是用於家政服務的機器人。

鄔賀銓認爲,技術與需求將推動單智能體發展到多智能體協同,從而讓智能體從“工具輔助”邁向“自主協作”。AI也在從單點效率工具進化爲系統性生產力引擎,並繼續向智能體互聯網發展,不斷擴展應用領域,同時爲通用人工智能探路。

有國際研究機構預測,2028年,三分之一的企業會嵌入Agentic AI(代理式人工智能);大概15%的日常工作會由智能體自主完成。未來十年,將是智能體互聯網發展的關鍵時期。

智能體時代,人類的角色在發生改變。360集團創始人、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周鴻禕,在本次大會上也發表了類似觀點。他認爲,智能體是人類數字化的夥伴、助手、搭檔和員工。

“未來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肯定會淘汰一部分工作崗位。未來會使用人工智能甚至能引導人工智能的人,會淘汰掉不會使用人工智能的人。”他說。

周鴻禕給出的建議是,要學會讓智能體給自己幹活。他認爲,未來不僅是領導有管理對象,哪怕是基層員工,可能也需要領導三五十個智能體。人類需要給自己領導的衆多智能體分配工作,協調它們互相配合,監督它們能及時糾錯。特別是,當不同的智能體給出不同的解決方案時,需要人類自己做出最終決定。

“另外,溝通能力也很重要。如果你平時和人溝通都很困難,那麼讓你領導幾十個、上百個智能體,你和它們的溝通會更加困難。因爲這些機器不懂讀心術,不知道你想要什麼。只有你的表達夠清晰,才能讓它們發揮出應有的價值。”周鴻禕說。

作爲網絡安全專家,周鴻禕還談到了人工智能應用在網絡安全方面的挑戰。一方面,人工智能本身存在隨機性,它本身也會出錯,比如幻覺問題、數據污染問題等;另一方面,黑客可能會將智能體訓練爲強大的攻擊工具,他們能將經驗與能力訓練進大模型,打造“黑客智能體”,這樣的話,網絡攻防的態勢,就是人與機器、人與算法的對抗。

如何應對挑戰?周鴻禕給出的思路是“以模製模”,安全專家們將處置網絡攻擊的經驗和知識,訓練成屬於安全專家自己的智能體,從而用己方的智能體對抗黑客的智能體,有能力實施好防禦和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