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研中心主任徐業良:高齡科技研發 要重落地應用

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徐業良。圖/顏謙隆

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徐業良出席本報15日舉辦的「數位賦能,銀髮新契機」論壇指出,高齡科技的重點是設計而非科技,要爲照顧者設計動機,產生使用行爲。目前沒有智慧高齡科技產品成功走入居家,產業界的下一步,就是要努力讓智慧照顧系統進入居家。

徐業良指出,今年底65歲以上人口占比若達20%,臺灣即邁入超高齡社會,但從高齡邁向超高齡,臺灣只花七年,比世界前三大最老國家德國、日本、義大利都要快得多,加上臺灣育齡婦女生育率全世界最後一名。他認爲,科技不是做研發,不是做一個20年以後的超高齡科技,而是要立即投入落地應用,現在大家就需要真實的幫助。

臺灣人口負成長,尤其照顧者需要幫助,徐業良指出,高齡科技是涵蓋長者整體生活各層面,不只有醫療,使用對象還包括照護者,高齡科技的應用,應思考對照顧者是否好用,照顧者纔是高齡科技核心的使用者。

根據統計,65歲後平均餘命20.1年,但20年高齡生活中,有4成即八年時間是不健康的,如何運用科技,增進長者身體、心理與社交層面健康,讓健康時間延長,是善用科技應用的目的之一。

高齡「智慧」科技實現「精準」高齡照顧,他舉尿布爲例,外面接一個感測器,可感測溫度和溼度,可傳輸數據至雲端做AI演算,尿布有沒有溼,是低或中、高尿量,可提醒照顧者何時該換尿布,也讓高齡長者有尊嚴。智慧科技就是透過數據分析來預測資訊回饋,以利照顧者判斷採取介入措施,這纔是智慧科技,纔是精準照顧。

徐業良並說,目前還沒有看到有智慧科技產品成功進入居家,有非常多原因,居家照顧需求非常多元,例如藍牙量測裝置數據傳輸環境,需要有WiFi;居家照顧者不像醫院般有專業,高齡科技產品提供者要開發很好用的App、LineBot,生成式AI等,協助居家照顧者有動機,才能產生使用的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