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願與美從0談起」...結果被課20%! 回顧賴清德關稅說明 足夠嗎?

總統賴清德。(資料照/陳君瑋攝)

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全球對等關稅,在美東時間8月1日零時上路,美方已宣佈答案,而臺灣被課20%,一早震驚全臺。其實,外界最疑惑的就是,我們與美到底談了什麼?美方要什麼?我們能給什麼?具體底線又在哪?依政院表示,臺美至今已經四輪談判,但賴政府並未在每輪談判後,以記者會或其它公開方式向國人公佈談判內容、具體進展。《中時新聞網》再整理回顧賴自4月初川普公佈對等關稅後相關公開說法, 讓讀者檢視,到底都說了什麼?國人能理解今天爲何收到20%嗎?

川普在今年4月2日公佈將推對等關稅,並針對貿易各國設定出稅率,嚇壞全球,其中臺灣高達32%,但隨後美方又宣佈以3個月時間接受與各國談判,最終協商出最合適的稅率。3個月期限於7月底截止,期間包括臺灣在內的多國都與美積極談判。但美今天宣佈最新關稅,臺灣爲20%,比主要競爭國家日韓的15%都高。那麼,賴清德這一路以來,都向國人說明了什麼,是否足夠讓人民瞭解,關稅談判可能會是什麼結果及影響?

1.說明政府取五項因應策略: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針對國內受衝擊影響產業提供產業支持計劃、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形塑「臺灣加美國」的新佈局、開啓產業傾聽之旅。他強調,政府會與民間合作,也期盼朝野支持行政院的對策。

2.已經組成談判小組:由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領軍,成員包括國安會、經貿談判辦公室、行政院相關部會,以及學界、業界。可以從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從臺、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也沒有計劃採取關稅報復。企業對美投資承諾,只要符合國家利益,也不會有任何改變;但要讓美國清楚知道,臺灣對於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他還說要加強臺美產業合作,提升臺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

3. 強調輸美產品具競爭力:稱臺灣去年出口美國產品只佔出口總額23.4%,且其中具備競爭力的資通訊產品以及電子零組件就佔了65.4%,這表示臺灣的經濟,其實仍具有相當的韌性;只要應對得宜,「大家不要恐慌」。

1.五大策略沒變:賴清德出席「國際扶輪3523地區2025地區年會開幕式」,以「臺灣加1:全球經貿變化的臺灣新佈局」爲題發表演說, 說明政府將採取五大因應策略,包括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針對國內受衝擊影響產業提供產業支持計劃、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形塑「臺灣加美國」的新佈局、開啓產業傾聽之旅。

2.臺灣是首批談判國之一:說明臺灣與以色列爲第一批談判國家,4月11日晚間也已進行談判,過程順利。政府的做法包括:成立談判小組;擴大對美採購,降低貿易逆差; 擴大對美國的投資,深化臺美產業及經貿合作;積極解決存在多年的非關稅貿易障礙;解決美國關切多年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和低價傾銷商品違規運轉,也就是洗產地的問題。

賴清德談到,前一輪的實體磋商後,目前仍在持續進行當中,過程順利。政府會秉持確保國家利益、維護產業發展、絕不犧牲任何一個行業等三大原則,站穩臺灣的立場,爭取最好的談判結果。

勉勵談判團隊,務必以維護國家及產業利益,維護國民健康及糧食安全爲核心任務,爲國家爭取合理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