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專訪》賴清德分析川普4意圖:臺將從零關稅談起、盼籤貿易協定
總統賴清德。(資料照/王英豪攝)
面對美國川普總統祭出的對等關稅,賴清德總統表示,希望從零關稅開始談起,臺美尋求機會洽籤雙邊貿易協定,並藉由投資來幫助美國再工業化及成爲人工智慧的世界中心,同時讓臺灣產業能升級、轉型,也讓臺灣產業能進一步融入美國經濟結構,確保臺灣長期發展。
賴清德總統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針對臺日、臺美、兩岸關係、半導體產業及國際經貿局勢等議題,迴應媒體提問。《日本經濟新聞》今(13)日刊出相關報導。
針對自由貿易與關稅戰議題,賴清德認爲,臺灣與日本都是模範生,但有些國家不是,現在最大的危機是中國,利用自由貿易體系進行抄襲、仿冒、侵犯智慧財產權,甚至政府大量補貼,讓商品低價傾銷全世界,包括日本、臺灣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受到重大影響。
賴清德說,這種不公平貿易如果不解決的話,恐怕會衝擊幾十年來好不容易建立的穩定社會、經濟繁榮,甚至追求的一些價值都會破壞,美國這段時間願意面對不公平貿易,值得臺灣再觀察,必要的話,也應該予以協助。
賴清德強調,臺灣產業的國家戰略計劃是「立足臺灣、佈局全球、行銷全世界」。美國對臺灣加徵32%關稅固然是很大的挑戰,但我們也願意嚴肅面對,並從這個挑戰當中找到機會,讓臺灣的國家產業戰略計劃能夠更加完整。
談到臺灣的貿易佈局,賴清德提到,2010年臺灣對外投資有83.8%在中國,但去年只剩7.5%;出口至中國的佔比也從2020年的43.9%降至2024年的31.7%。我們將臺商的投資有計劃地轉到日本、東南亞、歐洲及美國,所以去年臺灣對外投資最大的國家是美國,大概佔40%,即便如此,臺灣的商品銷往美國才佔23.4%,76.6%是銷往美國以外的地方。
賴清德說,不希望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希望能全球佈局,在這種狀況下,臺灣很希望能跟日本合作。在這個時刻,印太或國際社會很需要日本的領導,特別是可以讓「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發揮功能,也請日本支持臺灣能夠加入CPTPP。
賴清德表示,臺灣也很希望與日本洽籤經濟夥伴協定(EPA),讓雙方經貿可以更加密切,投資能夠更進一步,也希望跟歐盟、甚至其他區域都能夠加強關係,現在正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
賴清德說半導體是一個生態鏈,好比說日本有材料、設備、技術,美國是IC設計、行銷,臺灣是生產製造,荷蘭也是長於設備,所以希望藉由臺灣在生產製造上面的優勢,能夠串連民主陣營建立一條全球半導體非紅供應鏈,確保未來世界可以進一步繁榮發展,也確保自由貿易能夠持續運作,而不受到低價傾銷的影響,破壞未來世界的繁榮發展。
賴清德表示,產業要立足臺灣、佈局全球、行銷全世界,在「立足臺灣」部分,包括推動給員工加薪、減稅、鬆綁法令,推動企業投資抵減,也有計劃地提出歡迎臺商投資臺灣三大方案;我們積極地解決水、電、土地、人力、人才種種問題,讓企業界可以回到臺灣投資,或是在臺灣的企業可以加碼投資;也積極地跟友盟國家洽籤投資保障協定,讓我們的企業去投資佈局時,可以確保投資權益。
賴清德提到,臺灣希望跟日本洽籤EPA,就像臺灣與美國洽籤21世紀貿易倡議、經濟繁榮夥伴對話,或與英國洽籤「提升貿易伙伴關係協議」,或與加拿大及澳大利亞洽籤同樣的協定或備忘錄,讓臺灣的產品可以行銷全世界,這是我們的整個佈局。
賴清德指出,從臺灣產業發展歷史來看,當然最早在臺灣,後來西進到中國、南向到東南亞,我們希望藉這個機會,與北邊日本加強合作,東邊跨過太平洋,開拓北美洲市場,讓臺灣產業更加壯大。也就是說,臺灣將這次美國的對等關稅,固然視爲是一種挑戰,但也正面看待這個變化。
面對中國在臺灣尋求加入CPTPP或與日本洽籤EPA時施加壓力,賴清德迴應,這取決於我們要抱持什麼態度來看待中國這樣的壓迫。是基於自由貿易的信念,或是基於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同時也基於臺日洽籤雙邊貿易協定有助於兩國的經濟繁榮發展,以及如果臺灣加入CPTPP對印太的進步與繁榮有幫助的話,他比較期待友盟國家能夠鼎力協助。
談及川普政府「對等關稅」政策與可能對半導體課稅之意圖,及臺灣的應對方式,賴清德說,川普總統上任後,他一直很注意川普總統及其幕僚接受採訪的內容。
賴清德歸納川普總統有幾個意圖,第一,想要解決財政上的問題。首先,美國GDP一年約29兆美金,可是國債36兆、佔GDP約124%。其次,美國歲出超過6.5兆,但歲入約4.5兆餘元,每年有近2兆美元的赤字,約佔GDP近7%。再者,美國每年要支付的利息近1.2兆美元,比國防預算一年1兆美元還要多,超過GDP的 3%。還有希望85%的美國人民都能減稅,大概需要5千億到1兆美元。川普總統的第一個意圖是要解決財政問題。
賴清德接着說,第二,美國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威脅,認爲必須要再工業化。如果沒有辦法再工業化,現在美國的工業實力跟中國相比是有落差的。第三,在全球智慧化時代,川普總統想要帶領國家成爲人工智慧的世界中心。第四,川普總統想要確保世界和平,不再發生戰爭。
賴清德認爲,美國的意圖大概是這四面向,因此川普總統纔會提高關稅、要求貿易國多買美國貨品、要求友盟國家到美國投資,來達成這些目標。
32%的加徵關稅對臺灣來說是非常嚴重的挑戰,賴清德說臺灣必須嚴肅面對,採取的方式並不是對抗,而是透過談判來降低關稅,也同意要採購、投資、解決非關稅貿易障礙及洗產地的問題,以確實減少臺美雙方的貿易逆差。
賴清德也藉這次的談判,希望從挑戰中找到機會,第一,希望從零關稅開始談起,臺美尋求機會洽籤雙邊貿易協定;第二,希望藉由投資來幫助美國再工業化及成爲人工智慧的世界中心,同時讓臺灣產業能升級、轉型,也讓臺灣產業能進一步融入美國經濟結構,確保臺灣長期發展。
賴清德再次強調,臺灣的國家產業戰略是「立足臺灣、佈局全球、行銷全世界」,從西進、南向,到北邊與日本合作,東拓到北美洲投資的時機也應該到了;也就是說,除了嚴肅面對這個挑戰,確保國家利益及產業的生存發展,不犧牲任何一個產業之外,也希望藉這個談判,臺灣去美國投資,能促成臺美雙邊貿易進一步深化,這是我們的期待。
賴清德表示,美國的對等關稅當然會對臺灣產業造成衝擊,所以臺灣政府已經提出對於產業的照顧支持計劃,總金額高達930億臺幣。另外,也提出其他臺灣長期發展的需求,變成特別預算,金額是4,100億,行政院院會已經通過,要送到立法院審議。這個特別預算大概有四個面向,就是支持產業、安定就業、照顧民生、強化韌性這四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