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枉⋯他聽交管指揮卻吞科技執法罰單 行車記錄器也覆蓋沒法申訴

北市現有74個科技執法路口,今年上半年開罰量幾乎追平去年整年紀錄32萬多件,有駕駛服從交管「違規」卻收到罰單,議員認爲就算想申訴,也因相關影像早被覆蓋而難舉證,建議交管暫停科技執法。警方說,已訂審覈規定,管控執法品質。

2024年路口科技執法取締件數32萬多件,今年上半年裁罰近32萬件。議員詹爲元上月接獲陳情,陳情人指父親謹守交通規則是「超級乖乖牌」,某日交通尖峰遇義警、交管人員指揮,要他跨越車道和停止線靠右行駛,一個月後卻收到「不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行駛」罰單,但行車記錄器和路口監視器影像早覆蓋,完全沒法舉證申訴。

詹爲元直言,民衆若遇科技執法誤判或誤罰,只能在罰單送達後申訴,如果寄送時程過長,相關影像佐證恐怕早已刪除,救濟權益形同虛設。北市警局交通警察大隊稱科技執法的影像會有後端人工審覈,若確定誤判就會撤掉,也坦承不可能做到零誤罰。

他發現,科技執法「申訴後撤銷」案件數持續攀升,去年289件,今年上半年305件已超過去年總和。他建議,警局應制定統一規範,於有交警、義警人力交管期間,科技執法應即時暫停或自動排除判讀,而非待開單後再由民衆申訴撤銷。

路人吳先生受訪認爲,「如果現場有交管人員指揮,當然要配合」,市府若要逐步加強科技執法,相關軟硬體設備應配合更新,如科技執法路段加裝監視器、畫面延長保存期限。

另一名陳先生也認爲,應延長科技執法路口影像的存檔時間,若遇到類似爭議案件可有影像供調閱,保障民衆權益;也建議交管人員指揮時,應留存相關紀錄提報警察機關備查,於科技執法舉發成案前可主動排除。

交大回應,市警局科技執法設備系統採用AI運算,辨識車輛行經位置、時間與現場道路標線,進而透過系統自動判斷違規行爲、路徑,目前可由各分局於執行交通疏導管制勤務時,如上下午尖峰交通崗、路跑、聚衆、遊行及遶境等,依程序排除特定時段及路口科技執法交通違規案件,避免衍生執法爭議。

另外,交大今年6月訂定「臺北市政府警察局科技執法違規案件審覈稽查管理作業規定」,將持續要求各分局落實員警審覈、主管覆核及案件查覈等機制,確實管控執法品質。員警於設備系統後端審覈,檢視民衆違規採證影像時,若查有民衆因員警或義交指揮致遭系統偵測違規,將主動排除。

北市現有74個科技執法路口,今年上半年開罰量幾乎追平去年整年紀錄32萬多件。本報系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