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山舊兒童樂園再活化? 文化局:圓山考古遺址不宜高度開發

臺北市兒童樂園舊址承載許多老臺北市民的童年回憶。圖/公園處提供

位於圓山的兒童樂園舊址是許多民衆童年回憶,在樂園搬遷後市府曾嘗試招商活化卻未有下文,議員建議,可從文化保存與城市記憶的角度來經營與再利用,並委有文化局管理。文化局表示,該址屬國定考古遺址,具重要文資價值,不宜高密度開發。

「舊兒童樂園」於1934年由日本人建立,在1914年與圓山動物園合併管轄,中間雖一度改由私人經營但在1970年再與圓山動物園合併經營,直至1986年動物園遷址木柵,遺留的空地變爲兒童樂園新園區,面積增至9.8公頃,1991年更名「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2014年搬遷至士林。

議員陳重文表示,兒童舊樂園自1930年代設立以來,園區不僅是少數位於市中心的大型遊樂場域,更是臺北城市發展與親子文化的重要見證,現階段由公園處維護,開放民衆免費使用,市府也曾嘗試以招商方式推動活化,但企業缺乏意願,進度有限。

陳重文說,若僅以商業角度來看待此園區,將忽略它所承載的歷史價值與市民情感,兒童舊樂園未來定位應由文化局接手主責,從文化保存與城市記憶的角度來經營與再利用,希望透過文化局的專業規畫,能妥善延續園區的歷史脈絡,並讓新世代在此空間中與老臺北市民的共同記憶形成連結,體現公共文化資產的價值。

公園處表示,兒童舊樂園2016年移撥公園處管理,評估拆除部分設施並恢復綠地,保留兒童樂園的摩天輪及旋轉木馬做爲公園地景設施,案址爲國定圓山考古遺址,文化部於2021年訂定「國定圓山考古遺址保存計劃」指定範圍,目前公園處依遺址保存計劃維護及保全整體環境景觀。

文化局表示,「舊兒童樂園」現址屬於國定圓山考古遺址,具有重要文化資產價值,不宜高密度開發,現開放爲市民日常休憩空間,文化局亦積極關注該場域活化運用,將適度規畫文化活動在此舉辦,使該地能兼具生活休閒與文化體驗。

臺北市兒童樂園舊址承載許多老臺北市民的童年回憶。圖/公園處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