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圓山遺址公園 不宜過度開發

圓山自然景觀公園。(臺北市公園處提供/張珈瑄臺北傳真)

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雖已走入歷史,仍承載着不少市民美好回憶,現爲圓山自然景觀公園,不少民衆假日會去踏青野餐。有議員指出,市府曾嘗試招商推動活化,但民間企業興趣缺缺,規畫進度有限,建議未來定位應從文化保存與城市記憶角度來經營與再利用。北市文化局迴應,圓山自然景觀公園現址屬於國定圓山考古遺址,具有重要文化資產價值,不宜高密度開發。

位在圓山的兒樂中心1934年由日本人建立,舊名爲「兒童遊園地」,與1914年興建的圓山動物園合併管轄,1986年動物園遷址至木柵,遺留空地轉爲兒童樂園新園區,1991年更名爲兒樂中心。

2014年臺北市立兒童新樂園啓用後,兒樂中心吹熄燈號,5年後以圓山自然景觀公園新面貌重新對外開放,屬國定圓山考古遺址,爲全臺珍貴史前遺址之一,除有圓山貝冢遺址、臺灣神社石燈籠等歷史遺蹟,還有仿古閩式建築羣。

臺北市議員陳重文指出,過去市府嘗試對外招商活化圓山自然景觀公園,但企業規畫興趣缺缺,若僅以商業角度勢必忽略歷史價值與市民情感,目前園區由北市公園處維護,開放民衆免費使用,但應由文化局接手,讓新世代與老一輩臺北市民的共同記憶連結,體現公共文化資產價值。

文化局迴應,圓山自然景觀公園現址屬國定圓山考古遺址,具重要文化資產價值,不宜高密度開發,開放爲市民日常休憩空間,將積極關注場域活化運用,適度規畫文化活動,使園區能兼具生活休閒與文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