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董事長趙偉國被判死緩,紫光集團破產重組後如何“求生”?

據央視新聞,5月14日,吉林省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紫光集團原董事長趙偉國貪污、爲親友非法牟利、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案,對被告人趙偉國以貪污罪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以爲親友非法牟利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千萬元;以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二百萬元;決定執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對追繳在案的趙偉國違法所得返還被害單位。

紫光集團曾是半導體領域的明星公司,但在2020年11月開始出現資金流動性問題,隨後進行破產重組。根據上述法院判決,在擔任紫光集團董事長期間,趙偉國利用職務便利,與特定關係人共謀,非法佔有國有資產,同時指使上市公司董事實施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爲,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曾被稱爲“併購狂人”

趙偉國曾是紫光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在執掌紫光集團期間因頻繁進行併購而被稱爲“併購狂人”。

2013年,趙偉國出任紫光集團董事長後隨即斥資17.8億美元收購展訊,2014年斥資9.1億美元收購銳迪科,25億美元接手惠普旗下公司新華三集團51%股權,部分交易也因併購雙方體量相差過大而被業內稱爲“蛇吞象”式併購。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到2019年短短6年時間裡,紫光集團已收購20多家公司,多爲不同類型的芯片公司。而通過多筆收購迅速擴張,紫光集團的資產也由13億元增至2978億元,成爲當時中國芯片產業巨頭。

但瘋狂的投資下是被掩蓋的債務危機。2020年下半年,紫光集團開始出現資金流動性問題。

2020年10月,紫光集團決定不行使紫光集團有限公司2015年度第六期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贖回權。當年11月10日,紫光集團又遭披露其無力償還10億元人民幣貸款,並於同月16日確認未能贖回13億元人民幣債券,構成實質債務違約。12月10日,紫光集團再次宣佈無力償還4.5億美元債之本金與利息,而旗下紫光芯盛也表示,該違約可能導致其發行之美元債出現交叉違約。

作爲紫光集團的第一大股東,清華控股隨後引入專門工作團隊對紫光開展債務風險化解工作。

在當時對外發布的聲明中,紫光重組管理人表示,紫光集團在趙偉國的經營下,清華控股和健坤集團在紫光集團的股權價值已經爲負,造成損失。根據當時的估算,截至2021年6月30日,紫光集團重整主體資產客觀公允的市場價值約1214.78億元,匹配擬化解債務約1376.09億元,紫光集團已資不抵債。

2023年3月20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佈,國家監委對趙偉國涉嫌職務犯罪問題進行了立案調查。經查,趙偉國身爲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公器私用、化公爲私,致使國家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趙偉國涉嫌貪污、爲親友非法牟利、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犯罪,其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紫光系巨輪“何去何從”?

5月14日,吉林省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公佈了一審判決結果。

經審理查明,2014到2021年,趙偉國利用擔任紫光集團董事長等職務便利,夥同特定關係人李祿媛,通過低價購房產佔國有資產4.7億餘元、將盈利業務交給特定關係人經營等造成國家損失8.9億餘元,還指使上市公司低價租賃致損4645萬餘元 。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認定趙偉國構成貪污罪、爲親友非法牟利罪和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鑑於其到案後如實供述、有自首、認罪悔罪、積極退贓、重大立功等情節,對其貪污罪判處死刑,可不立即執行。

但趙偉國退出後,紫光集團所面臨的債務危機依然是這家企業需要面對的棘手問題。

2022年7月11日,紫光集團宣佈資產重整完成,紫光集團兩家原股東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及北京健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全部退出,戰略投資人“智路建廣聯合體”設立的控股平臺北京智廣芯控股有限公司承接紫光集團的100%股權。

2023年9月,紫光集團聯席總裁文兵在接受第一財經獨家採訪時表示:“股東方智路建廣聯合體在海外併購、投後管理、控股型高科技企業運營等方面具有一定經驗,將經營不善的被投企業扭虧爲盈的案例,而且股東方在半導體產業鏈佈局廣泛,與紫光集團形成良好互補,以及高清償率都是最終中標的原因。”

接手後,紫光集團內部的複雜性還是爲新任管理團隊帶來了難度。

文兵認爲,紫光旗下的每一家公司都像是一個“葡萄串”,一級公司下面還有二級公司、三級公司,總共有數百家公司。而過去,老紫光集團在募集資金方面投入過多精力,而忽視了企業的管理和發展。

“重整方案中標後,新管理團隊用了近半年的時間梳理集團所有企業之間的關係,把各企業的股權結構全部打印出來,貼在辦公室的牆上,就像看地圖一樣。”文兵表示,在重整一年後,紫光集團進行了本金清償和利息支付,成功地恢復了企業信用,並已改變了老紫光多年虧損的現狀。

但整合數百家公司並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紫光系”公司之間的協同發展更需要時間磨合。從目前紫光集團旗下主要上市公司紫光股份和紫光國微的經營情況來說,仍面臨較大挑戰。

2024年,紫光股份全年營業收入爲790.24億元,同比增長2.22%,但歸母淨利潤爲15.72億元,同比下降25.23%;扣非歸母淨利潤爲14.56億元,同比下降13.06%。而紫光國微全年實現營收55.11億元,同比下降27.26%,歸母淨利潤11.79億元,同比下降53.43%。

在業內看來,芯片產業的發展如同打仗,一時失利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旦受挫,就錯失了時間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