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盈3500萬變虧損3.48億 ST華西遭深交所公開譴責

中經記者 莊靈輝 吳可仲 北京報道

因業績“變臉”,ST華西(002630.SZ)日前被深交所給予公開譴責。

在年初發布的業績預告中,ST華西預計2024年實現歸母淨利潤3500萬元。不過,在2024年年報發佈前夕,其將該數據修正爲虧損3.81億元。此後,ST華西披露的年報顯示,其在2024年的歸母淨利潤實際虧損3.48億元,扣非淨利潤虧損3.45億元。

爲何數據會存在如此重大差異?對此,ST華西方面近日回覆《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相應差異與當期減值準備重大調整有關,同時業績預告披露時,公司未就業績預告有關事項與會計師進行預溝通。

“2025年1月公司披露業績預告時,因年審會計師尚未正式進場開展年報審計工作,公司無法就業績預告有關事項與年審會計師進行預溝通。”ST華西方面坦承,此次交易所紀律處分對公司資本市場形象、再融資等事項可能產生不利影響。

預盈變實虧

今年1月份,ST華西發佈業績預告表示,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公司2024年度預計實現扭虧爲盈。其中,歸母淨利潤預計盈利3500萬元,扣非淨利潤預計盈利3000萬元。

對於業績扭虧原因,ST華西在上述公告中表示,當期公司產能利用有效提升,完工產品同比增加,收入規模增長,實現盈利。

不過,三個月後的4月26日,ST華西卻發佈修正公告,修正後歸母淨利潤預計虧損3.81億元,扣非淨利潤預計虧損3.78億元。

隨後發佈的2024年年報顯示,ST華西歸母淨利潤虧損3.48億元,扣非淨利潤虧損3.45億元。

鑑於ST華西2024年度業績預告與經審計淨利潤存在重大差異,盈虧性質發生變化,深交所依據相關規定,決定對ST華西及相關責任人給予公開譴責的處分。

對於高達數億元的預測偏差,ST華西方面解釋稱,隨着年度審計工作的開展,相關工作推進以及資料彙總收集,公司對應收賬款進行了信用分析、補計了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對BOT項目無形資產特許經營權進行了減值測試、補計了減值,由此對減值準備需要進行重大調整,導致公司業績預計數據與會計師審計數據之間存在重大差異。

財報顯示,ST華西擬計提2024年度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合計總金額約4.1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年末,ST華西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餘額約16.25億元,扣除以前年度已計提壞賬準備,當期擬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約3.63億元,佔該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絕對值的105.75%。

連續虧損五年

在業績“變臉”背後,ST華西已連續五年虧損,資產負債率也持續攀升。

Wind數據顯示,2019年,ST華西資產負債率爲73.78%,此後一路攀升,至2023年已超過90%。2024年度及2025年一季度,該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爲96.43%和96.86%。

對於近年來持續虧損原因,ST華西方面解釋稱,主要受國內外市場調整及此前PPP項目投入較大等因素影響。

“新冠疫情之後,公司國外市場需重新開拓,市場拓展階段投入大於收益。”ST華西方面表示,公司國外市場目前已取得重大合同,但發電項目開發時間較長,尚未形成收入。

“公司國內市場除裝備製造外,EPC項目主要承接鋼鐵、冶金、化工等行業的自備電廠項目。”ST華西方面稱,由於環境保護要求的提高和節能減排力度的加強,上述行業國內投資下降,使公司這部分業務減少,毛利下降,同時導致公司應收賬款回收不利,壞賬準備增加。

此外,ST華西方面還表示,隨着市場發展,國內500t/d以上等級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投資大幅減少,該類業務此前在公司收入中的佔比較大,毛利較高。

“公司2018年前簽訂了三個PPP項目,後續實施中投入過大,佔用了公司大量資金,每年需支付大額利息費用,近幾年每年都達3億多元。”ST華西方面解釋,這些因素加劇了虧損,導致公司資金緊張。

爲此,ST華西方面表示,公司將從做大做強主業、積極拓展新能源業務及推進已交付的PPP項目處置等方面採取措施,以應對連續虧損問題。

“在國際市場開拓方面,公司將發揮技術和工程經驗優勢,利用好國外急劇擴張的市場需求,積極開拓國外清潔發電EPC項目以及低熱值燃料發電市場。”ST華西方面表示,原有長期合作客戶加大了境外投資,其將利用良好的合作關係,跟隨客戶開拓境外市場。

ST華西方面表示,其在國內將積極拓展小型垃圾發電裝備,開發區縣、鄉鎮垃圾處理市場;同時大力拓展熱電聯產、生物質發電、生物質耦合、城市生活垃圾發電、鹼爐及“三廢”處理等市場。

(編輯:董曙光 審覈:吳可仲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