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人形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 臺積添柴火 迎下個黃金十年

受人形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助攻,法人預期其實際應用一一實現,有望成爲臺積電2030~2040年之主要成長動能。圖/新華社

相關人形機器人發展公司

輝達舉行股東會,執行長黃仁勳直指未來機器人將達到數十億臺規模,蘊藏龐大商機,而特斯拉未來發展方向也向機器人發展。IC設計業者表示,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主晶片包括特斯拉Hardware系列及輝達Jetson系列,主導AI演算法之機器人大腦;強大運算能力採先進製程打造,法人預估,隨着人形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實際應用一一實現,有望成爲臺積電2030~2040年之主要成長動能。

輝達股價隨股東會利多消息激勵再攀新高,黃仁勳於股東會喊出未來將有數十億臺機器人、數億輛自駕車,以及數十萬座機器人工廠。輝達Jetson系列爲專屬機器人打造,最新的Jetson Thor基於Blackwell架構、提供AI算力達300TOPS。

供應鏈透露,Jetson Thor應由臺積電4奈米打造,輝達人形機器人三件套已逐漸形成生態系,包含機器人大腦的Jetson Thor、超級電腦DGX、融合Cosmos的模擬平臺Omniverse,分別代表推理、訓練算力及訓練資料。

特斯拉Optimus機器人,則是承襲原先車輛自動輔助駕駛Hardware系列晶片,整合CPU、GPU、NPU,並內建影像處理器(ISP),每顆晶片將提供AI算力245TOPS、並將兩顆晶片封裝至同一載板上,總計算力上看490TOPS。

近期更傳出特斯拉AI 5(HW5)晶片即將量產,以臺積電N3P製程打造。根據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2024年股東會時表示,AI 5將在今年12月開始應用於Optimus機器人;不過供應鏈透露,今年將僅限於特斯拉內部測試使用,實際大規模量產會落在2026年。

除了手握兩大機器人主晶片訂單外,控制元件也需要由多種感測器組成,用於模擬人類感官,各式晶片臺積電也多有參與,包括CIS(影像感測器)、MEMS(微機電麥克風)、光達/雷達等,法人看好人形機器人產業對先進矽需求更大,將是推動臺積電下階段成長的主要動能。

此外,臺積電海外子公司TSMC Global Ltd計劃發行高達100億美元的新股,以強化其外匯避險操作,這是該公司因應新臺幣波動迄今規模最大的一項資金調度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