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佈局人形機器人產業,企業希望耦合式發展攻克難點
《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培育具身智能等未來產業,大力發展智能機器人等智能製造裝備,引發各方高度關注。
近日,上交所舉辦“未來產業沙龍”人形機器人產業座談會,20餘家產業鏈上市公司、擬上市企業與券商、創投機構、銀行等專業機構參加會議。
談及產業的長期健康發展,“耦合”一詞在座談會中頻被提及。例如,突破技術堵點需要強化產學研耦合。
參會企業呼籲,強化產學研協同,就運動控制、感知交互、能耗效率等關係到機器人性能及應用的相關技術加大研發投入,共同攻克難題,以更好應對人形機器人日益激烈的全球技術競爭。
推動商業化落地,也需要促進產品研發與應用場景深度耦合。參會企業認爲,在成長初期要充分挖掘人形機器人在工業製造、醫療、教育、救援等領域的客戶需求,提高產品的功能性、穩定性和安全性,爲後續的規模化應用打好基礎。
與此同時,產業健康發展也離不開本體廠商與供應鏈上游的耦合。參會企業希望,整機廠商能與各零部件供應商共同成長,用好我國製造業固有優勢,提高關鍵部件適配性,減少重複投資。
此外,考慮到人形機器人研發成本高、難度大、依賴大量數據開展訓練,相關企業也建議,有關方面能夠引導資金、數據等資源要素進一步向人形機器人產業聚集。
人形機器人是人工智能、高端製造、新材料等多行業、多學科的“集合體”。截至目前,科創板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動力電池等領域分別有225家、128家、51家和19家上市公司。
梳理髮現,14家科創板公司已經把深入研發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相關產品作爲一項重要舉措,納入公司2024年“提質增效重回報”專項行動方案並對外披露。
上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上交所將緊緊圍繞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健全資本市場功能,多舉措加強對科技型企業全鏈條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下一步,上交所將抓緊完善“科創板八條”“併購六條”相關配套措施,增強科創板各項制度包容性、適配性,發揮科創板支持科技創新的獨特優勢,提升科創板服務科技自立自強和未來產業發展的能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