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不是難消化!專家曝吃完「整粒排出」真相:營養早已吸收
玉米營養豐富,但常給人難消化的印象。玉米示意圖。圖/Ingimage
根據日媒「Hint-Pot」報導,炎炎夏日正是玉米盛產季,不論是水煮、碳烤都香氣逼人。不過,不少人吃完玉米隔天上廁所時,驚訝的發現整粒玉米「原封不動」排出,甚至有人搭配牛奶後食用後發生腸胃不適。難道玉米很難消化嗎?
前家政科教師,並有營養、藥膳師執照的和漢步實指出,這其實與玉米富含的非水溶性食物纖維有關。玉米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與白飯相當,但富含更多不溶性食物纖維。這些主要存在於玉米粒外皮,屬人體無法消化的成分。若沒有仔細咀嚼,玉米粒的外皮會完整通過腸道,導致看似「沒被消化」。但她強調,玉米粒內的營養其實已被人體吸收,只是外皮排出而已。
玉米除了幫助腸胃蠕動,還富含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如具抗氧化作用的維生素E、幫助代謝的維生素B羣,以及有助排出鈉離子、消水腫的鉀,還有鐵和鋅。這些營養多集中於玉米粒底部的胚芽,建議削玉米時要完整保留。
至於「玉米配牛奶肚子會痛」的情況,營養師分析,可能是乳糖不耐症所致,也可能是攝取過多玉米,沒有充分咀嚼導致腸道膨脹。不過從營養角度來看,玉米與牛奶其實是優質組合,前者提供糖分與纖維,後者則補足蛋白質。腸胃較敏感者可考慮將玉米打碎、與牛奶煮成濃湯,就是一份容易消化的營養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