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陸務實合作 解臺灣能源困境

賴總統曾提出「第二次能源轉型」、「減碳新目標」及「淨零五大策略」,但今天台灣實際面對的,卻是臺電深陷虧損四千多億,同時被工商業界和美國官方認定缺電的急迫困境。

因此賴政府的緊急能源目標,應不再是那些天邊雲彩,而是同時堵住臺灣缺電大坑,拉拔深陷財務泥淖的臺電。川普執政,給了臺灣大好機會,就看賴政府要不要把握。川普上臺,出招千變萬化,不變的是「讓美國再次偉大」宗旨。各種招式當中,最值得臺灣注意的,是川普終究是務實主義者。川規賴隨,首先可做的便是對臺灣前途具決定性影響的能源合作。

過去三十幾年來,世界最大能源生產者兼消費者、具同樣挑戰與利益的中國大陸和美國,便享受過各項合作結果。尤其是美國,更因爲這些合作創造了國內就業機會,同時確保其在技術創新上的領先地位。翻開中美合作史,其於一九七九年簽署「科技合作協定」之後,即展開各領域一系列合作,包括物理化學基礎研究、地球與大氣科學、能源相關領域、環境管理、農漁業,乃至天然災害規畫。

二○○八年的中美「十年能源與環境合作架構」,更進一步推展針對包括能源效率、電力、運輸、空氣水溼地自然保育地等行動合作。二○○九年十一月,歐巴馬總統和胡錦濤主席,在北京高峰會上的七項「中美潔淨能源倡議」,宣示轉向潔淨低碳經濟,讓全民享有龐大轉型紅利良機。

繼此倡議,雙方接着共同贊助「潔淨能源研究中心」、藉「電動車倡議」共同開發充電與電池等裝置標準,透過「能源效率行動計劃」、建立「能源效率建築規範與規格系統」,建立「再生能源夥伴」以加速再生能源建置,共同開發碳捕集與儲存技術,以及透過「頁岩氣資源倡議」加速頁岩氣資源開發投資。

中美能源合作在二○一七年創歷史頂峰。最明顯實例是,原本一直是法國幫忙建立核電基礎,中方卻選擇了美國西屋的AP1000,做爲其接下來幾十年發展的唯一反應器技術。在天然氣方面,川普二○一八年的北京之行,簽署了五項長期合作合約。

二○一八年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後,仍靠着民間力量藕斷絲連。例如比爾蓋茲與中方聯手,研發以核廢料驅動行波反應器(TWR)的小型模組化核能技術。此反應器不仰賴濃縮鈾,而使用核廢料貧化鈾運轉,甚至產生的核廢料也可回收利用。二○二四年底,中美髮布「共同努力削減排放計劃」,包括削減源自運輸、能源與工業的甲烷排放。

中國大陸曾因大量排放與污染爲世人詬病,如今其減排與再生能源發展成效不僅嘉惠國內,且被公認對於全球對抗氣候變遷具重大貢獻。

以今天所看到的美國抗中態勢,恐怕很難想像仍可有如此密切的合作,且彼此都嘗過甜美果實。賴政府儘管傾向「敵對」,但無論基於深信美國或是自己的利害,又何妨學川普,爲了自身偉大,跟對岸務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