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池琴蛙身世大白 陳世煌等40年

臺師大退休教授陳世煌在一九八四年就發現「魚池琴蛙」,當時雖懷疑是新物種,但缺乏可用證據,未能正式發表。記者潘俊宏/攝影

被認定爲臺灣最新的特有種蛙類「魚池琴蛙」,早在一九八四年,就被時任臺師大助教、目前已是臺師大生科系退休教授陳世煌發現,無奈當時缺乏證據未能被驗證。時隔四十年,「魚池琴蛙」的身世重見天日,研究團隊將魚池琴蛙的拉丁學名以「世煌」爲名,也算是完成了陳世煌在退休前未完成的心願。

對於研究團隊以其命名,陳世煌說,名字與自己是否有關不是太重要,但感謝晚輩支持自己堅持已久的理念,也爲魚池琴蛙不用活在別的物種名字下而開心。

陳世煌分享,一九八四年帶學生到南投魚池鄉的農業部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採集,聽見「奇怪」蛙鳴,直覺認爲是新物種,果真當晚就找到一隻形似腹斑蛙,但是體型較小的蛙種。過了幾年後,就被多數分類學家認定牠是「豎琴蛙」。

不過幾經努力卻找不到其與琉球豎琴蛙的差異,於是陳世煌暫時將此事擱置,沒想到四十年後,臺師大教授林思民的研究團隊圓了其退休前未完成的心願,順利破解「魚池琴蛙」的身世謎團。

爲表彰陳世煌的貢獻,研究團隊將此新物種命名爲魚池琴蛙,拉丁學名爲Nidirana shyhhuangi(世煌琴蛙),並將陳世煌自一九八四年留存至今的收藏,作爲分類學上最重要的模式標本。

除了魚池琴蛙外,陳世煌還曾在一九八○年發表臺灣高海拔的特有種蜥蜴「臺灣蜓蜥」,是臺灣最早從事山椒魚研究的兩爬學者之一,在蜘蛛研究的成果更是豐碩,爲臺灣生物發展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