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嘸?科學家發現系外行星K2-18b存在生命「最有力證據」
地球與系外行星K2-18b的尺寸比較。它非常巨大,被視爲「較小的海王星」,不過現在傾向認定它是地質星球,不是氣體星球。(圖/Seekers Of The Cosmos)
銀河系裡是不是還有別的生命星球?天體生物學一直在研究這個問題,一個名叫K2-18b的系外行星,似乎頗有可能,多年以來一直被反覆討論。現在科學家再次補上了新的證據,令我們對這個質量大約是地球的8倍的「超級地球」充滿聯想。
BBC報導,劍橋大學(Cambridge )的研究小組在研究 K2-18b 行星的大氣層時,發現了地球上由簡單生物產生的分子特徵。
這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第二次在該行星大氣中「與生命相關的化學物質」,這種「重複發現」在科學研究中相當重要,增強了可能性。
但是研究團隊和天文學家也再次強調,還需要更多數據來證實。
劍橋首席研究員馬杜蘇丹( Nikku Madhusudhan)表示:「這是迄今爲止,外星生命可能存在的最有力證據。我可以肯定地說,在未來一到兩年內我們可可確認這一信號。」
K2-18b 位於獅子座方向,圍繞一個名叫K2-18的紅矮星,距離我們124光年,也就是1173兆公里。根據凌日法觀察,K2-18b質量大約是地球8倍。
它所在的太陽K2-18,表面溫度3,645K,比太陽5772K要低了一些,所以它的適居帶需要更靠近恆星。根據研究,K2-18b確實在適居帶上,平均繞行恆星一圈只需33天,這使得它應該出現潮汐鎖定的現象,意即一面永遠曬太陽,一面永遠揹着陽光。
雖然如此,科學家認爲只要平均氣溫合適,潮汐鎖定的行星也會出現生命,只是可能主要生存在日照與黑暗過渡的「黃昏區」。
研究團隊仰賴的是功能強大的JWST韋伯太空望遠鏡,它可以透過行星所繞行的小紅太陽發出光線,就分析出行星大氣的化學成分。
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大氣中似乎含有兩種與生命相關的分子中的至少一種的化學特徵:二甲基硫化物(DMS)和二甲基二硫化物(DMDS)。在地球上,這些氣體是由海洋浮游植物和細菌產生的。
馬杜蘇丹教授表示,對於檢測到如此多的氣體感到驚訝。他說:「我們估計它們的大氣中,這種氣體的含量比地球上高出數千倍。」
「所以,如果氣體與生命有正相關連結,那麼這個星球上將充滿生命。」
馬杜蘇丹教授進一步表示:「如果我們確認 k2-18b 上有生命,那麼基本上就可以證實,銀河系中存在生命的情況將非常普遍。」
但是,愛丁堡大學教授、蘇格蘭皇家天文學家凱瑟琳海曼斯(Catherine Heymans)表示,即使星球上證明有他們宣稱的氣體,也不能立即連結成該行星上存在生命的關鍵證據。」
她進一步解釋:「該問的是,這種氣體的來源是什麼。」
「我們只能說,在地球上,氣體是由海洋中的微生物產生的。但即使有完美的數據,我們也不能肯定說,外星世界的氣體也是由生物創造。因爲宇宙中發生了很多奇怪的事情,或許其他的地質活動,也可能出現這種分子氣體。」
劍橋團隊也同意這一觀點;他們正在與其他團隊合作,研究是否可以在實驗室中透過非生物方式生產 DMS 和 DM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