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警覺眼神飄忽看人茫然?醫:失智警訊恐早就悄悄開始

重症醫師黃軒提醒,如果有一天,自己發現對熟悉臉孔感到陌生,或看着移動的物體卻反應慢半拍,這些不經意的變化,很可能就是失智症在「發出預警」,必須及早開始注意。圖/123RF

衛福部統計,65歲以上人口失智症盛行率達7.99%,估計目前約有35萬名失智症患者,其中高達7成是阿茲海默症,但以往失智症症狀可能多爲忘東忘西等「記憶」問題,但重症醫師黃軒於臉書表示,早在察覺記憶力衰退之前,可能已在「眼神」泄漏端倪,別再以爲失智症只是記憶問題,最新研究指出:眼神可能已透露大腦健康出現問題。

黃軒說,這項在英國諾福克地區進行的長期追蹤研究,歷時十餘年,對8623名健康受試者進行了詳細觀察。最終,有537位參與者發展成失智症。令人震驚的是,這些人在被確診前許多年,就已經在一項看似簡單的視覺測試中展現出異常。

這項測試是受試者在螢幕上觀察一羣移動的點,當這些點形成一個三角形時,立刻按下按鈕。結果後來被診斷爲失智症的參與者,反應普遍較慢;而反應迅速的人,則多數都沒有罹患失智症。這強烈暗示,視覺功能的細微變化,很可能是認知能力開始下降的早期「先兆」。

研究者認爲,傳統觀念中,阿茲海默症首先攻擊的是大腦中負責記憶的海馬迴。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最早受損的是大腦中負責視覺處理的區域。因此,當你的記憶力出現問題時,病程可能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了。

黃軒指出,失智症隨着病情變化,患者會發現在光線不足或背景複雜的環境下,他們更難區分物體,且許多早期患者會難以分辨藍色和綠色。甚至有面孔識別困難,當健康人在遇到陌生人時,眼睛會不自覺地掃描對方的眼睛、鼻子和嘴巴,這是「記住」一張臉的方式。但失智症者缺乏這種掃描模式,導致在辨識新面孔時出現困難,看起來「茫然」,甚至記不住剛打過招呼的人。有些經驗豐富的醫生,甚至能僅憑觀察患者的眼神和看人的方式,就初步判斷其是否存在失智風險。

而失智者的眼動控制能力也會下降,如正常人能有效忽略不相關的干擾資訊,將注意力集中在目標,但失智者「注意力抑制機制」變弱,容易被周遭的干擾吸引,導致眼神遊移不定,無法集中。

黃軒提醒,如果有一天,自己發現對熟悉臉孔感到陌生,或看着移動的物體卻反應慢半拍,這些不經意的變化,很可能就是失智症在「發出預警」,必須及早開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