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心萊豬!立委質疑美豬輸臺是否須經查廠 食藥署回應了

立委廖偉翔(左)表示,食藥署曾赴美國查場,當時僅查了6間畜牧場,是否至今輸臺美豬,均來自6家經過查廠業者,或有其他廠商?對此,衛福部食藥署未正面迴應。圖/取自立法院YouTube頻道

4月29日一批高達22.99公噸含萊克多巴胺冷凍豬腳由澳洲輸入臺灣,爲2021年我國開放萊豬進口後,首批開放進口含萊劑豬肉,被視爲美國萊豬輸臺敲門磚,美豬安全性議題浮上臺面。立委廖偉翔表示,衛福部食藥署曾赴美國查場,當時僅查了6間畜牧場,是否至今輸臺美豬,均來自6家經過查廠業者,或有其他廠商?對此,食藥署表示,美豬爲系統性開放,任何符合美國政府管理規範設施所生產豬肉,均可輸臺。

廖偉翔今天在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質詢。他表示,美國農業行銷署設有「從未添加乙型受體素牲畜養殖場(NFBAP)」認證制度,全美共53家養出場符合規定,名列NFBAP名單中,我國輸入的美豬是否均來自這53場?或有其他非NFBAP計劃畜牧場生產的美豬輸入臺灣?、

廖偉翔說,過去認爲所有萊豬都從美國而來,如今連澳洲豬肉也驗出萊劑,衛福部食藥署應更積極讓民衆安心,署長卻不斷強調食用萊劑會造成人體危害「與科學事實不符」,這讓民衆有不被保護的感覺,何況國內豬肉要求萊劑零檢出,卻允許國外含萊劑豬肉輸臺,已讓國人憂心忡忡,「不是拿出科學檢驗就有免死金牌,安心與安全是兩回事。」

食藥署長姜至剛說,2022年農業部與食藥署合作赴美查場,共前往6家畜牧場,其中5家在NFBAP名單內,1家不在名單中;依相關規定,經系統性查覈美豬即可輸入臺灣,美國豬肉已爲系統性開放,於美國政府管理之生產設施所生產之豬肉產品,均可輸入臺灣。

美國提出對等關稅,全球均與美國啓動貿易談判,多名立委擔憂,美國將提出取消臺灣現行「標示豬肉產地」作爲籌碼。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過去也曾對臺灣要求落實豬肉產品原產地標示,並對嚴格規範進口豬肉萊克多巴胺最大殘留容許值(MRL)等作法,表達嚴重關切,認爲此舉爲「不正確地暗示美豬產品(包括萊克多巴胺豬肉)存在食安疑慮。」

立委陳菁徽說,美方若提出取消查場、標示場地等,作爲貿易談判籌碼,該由哪一部會負起政治責任?賴清德總統曾在臺南市長任內,談及美豬美牛議題時說,「總統若犧牲國人健康,不當也罷。」若談判發生問題,是總統、行政院官員還是衛福部長要下臺?

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強調,政府致力守護人民食品安全,一切依照科學根據與法律規定,「沒有退讓,只有堅持」,將維持現行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