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機車族 交部推至少可行2車道

交通部14日邀六都交通局長出席「六都道路交通安全座談會」,會中達成6大共識,包括推動機車至少可行駛2車道,讓機車族有更多行車空間。(本報資料照片)

交通部長陳世凱14日首邀六都交通局長出席道路交通安全座談,達6大共識,其中拍板地方政府檢視道安與運行效率,將推動機車至少可行駛2車道。陳世凱表示,盼透過座談了解地方在道安改革上遭遇的問題,視情況常辦座談邀其他縣市交流。民衆則認爲,比起更改標線、擴大行車空間,政府的執法力度與駕駛的習慣更加重要。

道路交通安全座談中,交通部與六都首長達成6大共識,包含今年以路口行人安全設施改善、減少障礙物、人行道改善長度及校園周邊安全等列重點績效;六都同意參考標誌標線號誌設置指引18種情境,於重要或易肇事路口優先辦理;檢視道安與運行效率,推動機車至少可行駛2車道;推動路口停止線與行穿線淨距上調爲2至3公尺;強化路口行人穿越道照明;協助推動汽車隔熱紙透光率改善。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教授鄭永祥認爲,部分縣市已推出機車至少可走2車道措施,應以安全角度觀察,外側車道要避免因汽車路邊停車進出或違停等安全疑慮,內側考量有無左轉專用時相保護,以降低潛在風險,由於各地道路型態不同,試辦可評估以較安全路段優先推動,視成果滾動檢討;另對路口標線指引,若非該18種情境,仍須因地制宜調整並觀察風險,作後續擴充參考。

機車族洪姓民衆認爲,能增加機車可行駛車道當然好,但他更希望取消禁行機車道,原因在於多數汽車都不會善用,仍常常出現汽車跟機車全擠在一般車道,禁行機車道卻空無一車情況,造成交通更加壅塞。

林姓民衆則直言,無法斷定增加機車行駛空間是否能改善交通狀況,但無論標線怎麼改,都應注意自身的駕駛習慣,並採「防衛性駕駛」心態,才能讓用路人行車更加安全。

余姓民衆表示,臺灣路幅狹窄,若畫設機車專用道,反而會造成汽機車爭道,讓道路更加混亂,他認爲機車跟汽車路權相同才能讓交通更順暢。

除了道路規畫問題,多數民衆都認爲臺灣的交通亂象與執法力度息息相關,缺乏嚴格的管理與罰則,纔是導致亂象不斷的主因,應該從教育做起,讓行人、機車族、汽車族都能相互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