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擬加長停止線、行穿線距離 至少2公尺緩衝大車死角

交通部將修法,調整路口停止線與行穿線距離,讓路口更安全。(交通部提供/蔡明亙臺北傳真)

臺灣現行規定路口停止線與行穿線距離以1至3公尺爲原則,依實際情形可擴大,目前皆至少有1公尺,部分路口不足1公尺。根據研究結果,大型車含部分休旅車,車體結構高且大,容易出現視野死角造成事故。交通部今表示,將參考國外規定,研議評估調整其淨距到2至3公尺,增加路口停止線與行穿線的緩衝距離,提升路口行人安全。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長黃運貴指出,經查各縣市,大部分路口停止線與行穿線的淨距皆有至少1公尺,但仍有部分路口兩者淨距不足1公尺。

另觀察行人事故較低國家的路口停止線與行穿線距離相關規範,日本是1至3公尺、韓國2至3公尺、新加坡3公尺、英國3公尺,另德國在號誌化路口至少1公尺、無號誌路口不設停止線,瑞典在號誌化路口至少2公尺、無號誌路口不設停止線,美國則規定在號誌化路口至少1.2公尺。

黃運貴表示,爲增加穿越道路行人與停等車輛的緩衝空間,將參考國外規定,調整路口行穿線與停止線淨距,目前朝修正以「2至3公尺」爲原則評估。

交通部考量部分路口受限路口建築物、圍牆等道路環境影響視距的特殊狀況,及設有機慢車停等區線的車道,得酌予調整淨距,且至少爲1公尺。

交通部已於1月20日邀集相關主關機關研商,獲行政部門初步共識,後續將邀專家學者、公民團體討論,取得共識後繼續辦理法規修正作業。

黃運貴說,爲建構人本交通環境,交通部將函請各縣市政府盤點路口行穿線與停止線淨距不足1公尺的數量,研提改善計劃及期程,另交通部正研議查覈機制,未來將不定期派員抽查全國道路,檢視各縣市政府辦理情形並提出改善建議,請轄管縣市政府儘速改善。

黃運貴提到,2月底將找相關單位研議,有共識後就會預告修法,預告3個月,必要的話可縮短,若沒其他意見就能確定公告實施。

交通部長陳世凱補充,希望今年上半年可以上路,並研擬抽查機制,要求地方落實,替行人多留1公尺離開視線死角,讓路口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