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局警示戶增 近5成未提早辨識
過去3年郵局警示帳戶大增,就算有鎖定交易異常帳戶,但仍有4至5成的漏網之魚未能有效辨識。(本報資料照片)
中華郵政公司因肩負社會公益包袱,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民衆開戶相對容易,卻也被詐騙集團鎖定,利用人頭戶轉帳、洗錢,過去3年警示帳戶大增,就算郵局有鎖定交易異常帳戶,但仍有4至5成的漏網之魚未能有效辨識。
據統計,2022至2024年間,郵局存款帳戶新開戶1年內即轉列警示帳戶,分別爲602件、992件及1456件,呈逐年增加趨勢。其中轉列警示帳戶前,郵局已先將其設定爲管制或異常交易帳戶者,分別佔51.33%、61.90%及57.14%,顯示還有近4成至5成的異常帳戶未能被提早辨識。
另2024年開戶後30日內即轉列警示帳戶者計279件,較2022年108件及2023年138件大幅增加。審計部報告指出,帳戶開戶後短期內即經通報及確認爲警示帳戶,顯示開戶審查作業未盡周全,增加異常交易風險。
審計部提到,中華郵政對於客戶及交易有關對象姓名(名稱)檢核作業未盡確實,輸入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系統的姓名有錯漏字、未依客戶國籍使用中英文姓名檢核、受理國內臨時性交易金額達50萬元以上未執行姓名檢核等缺失。此外,作業主機、資料庫及技術支援穩定性不足,影響資料異動客戶及檢核名單批次比對檢核效果。
淡江大學財經系教授聶建中表示,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心人藉此去獲利,規定無論鬆綁或不鬆綁都有弊端,讓金融機構陷入兩難。其實現在銀行開戶已經非常難,尤其是針對外國人開戶,全世界都在防詐騙、防洗錢,如果兼顧便民與社會安定,考驗監理單位的智慧。
普發現金1萬元有望成真,中華郵政爲防止有心人搭這波政策開戶,強調已強化審查機制,並提醒民衆,領取普發現金無須提供存摺、密碼或交由他人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