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京津冀互聯網產業生態

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京津冀地區互聯網業務收入保持較快增勢,完成互聯網業務收入3310億元,同比增長7.4%,佔全國互聯網業務收入的34.4%,增速不僅高於長三角地區2.8個百分點,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3個百分點。京津冀互聯網產業加快發展對服務國家戰略實施、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一直以來,京津冀地區高度重視互聯網產業發展,在基礎支撐層、技術實現層和行業應用層等方面亮點紛呈、成效明顯。基礎設施底座不斷夯實,京津冀三地聯合推進5G基站覆蓋與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5G基站達到38.3萬個。京津冀算力樞紐節點加快建設,河北綜合算力指數全國第一,張北數據中心規模居亞洲前列。圍繞網絡與數據安全、電信詐騙治理、新型融合領域安全保障等重點領域,三地共同簽署《京津冀信息通信業網絡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方案》。加快攻關和應用關鍵技術,北京設立23家人工智能領域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天津港建成全球首個自動化率達100%的“智慧零碳”碼頭。河北在智能製造領域發佈了全國首創的鋼鐵類人工智能大模型。京津冀網絡安全和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產業規模位列全國第一梯隊,燈塔工廠、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數量不斷增多。

雖有亮點,但也有堵點。區域發展不平衡,如北京互聯網業務累計收入、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和核心產業規模等均居全國前列,但天津和河北發展速度還需提升。重點領域互聯網改造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亟需提速。關鍵技術突破步伐亟待加快,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不夠。產業發展生態需進一步優化,互聯網基礎設施和資源共享仍有發展空間。下一步,仍需強基礎、促創新、拓應用,構建產業發展良好生態。

提升網絡協同共享能力。拓展網絡覆蓋廣度和深度,加快5G、千兆光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化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加強重點領域網絡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如開展數字技術適老化工作和“數字適老中國行”活動。加快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着力解決算力基礎設施分佈不均衡的問題,提升算力集羣管理調度能力,破解中小企業由於難以承擔高昂硬件成本而導致算力資源相對短缺的難題。

推動互聯網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推動基礎電信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和網絡改造,促進萬兆光網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取得突破,加快萬兆光網與第7代無線局域網、人工智能等融合應用。用好京津冀“算力一張網”,豐富算力應用場景,將綜合算力優勢轉化爲產業發展能力。優化算力佈局,加快建設京津冀蒙算力走廊。加強技術應用載體建設,推動京津冀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和工業互聯網產業園建設。

健全互聯網產業發展體制機制。建立公共數據利用制度,通過京津冀大數據平臺促進數據跨區域合法合規共享,打破行業壁壘,實現公共數據資源的整合與開放。適度降低重點大模型創新應用場景准入門檻。從供需兩端推動互聯網深度賦能數字消費,需求側重點擴大數字消費用戶基礎、引導消費理念,供給側重點分層優化數字消費供給。(作者:彭曉靜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