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城青春之歌不輟:以創新鑄就民企高質量發展引擎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0日訊(山東臺綜合廣播 王小茜)在黃河入海口的東營,一股青年主導的創新浪潮正重塑着民營經濟的基因。從打破國際壟斷的新材料研發,到打造行業首家智慧工廠;從攻克高端風電核心部件技術瓶頸,到引領傳統造紙業數字化轉型——這支東營青年生力軍,正以創新之能、實幹之姿,奏響山東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青春樂章。

技術攻堅,鍛造“硬核實力”

在催化材料領域,DPF(柴油車顆粒過濾器)用於國六柴油車碳煙顆粒捕集處理,是柴油車符合國六排放標準的關鍵部件。碳化硅DPF因其獨特的製程工藝,技術難度大、成品率低,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是汽車尾氣處理領域的“卡脖子”技術。

在此背景下,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國瓷材料”)成立碳化硅DPF項目組,青年研發工程師王鍵勇挑重擔,擔任項目核心技術負責人。

“青年人就是敢闖敢拼,我們秉持着‘24小時研發精神’在項目中攻堅克難。”據王鍵介紹,其帶領團隊從原材料選擇、配方技術、成型技術、燒結技術、後處理技術和裝備等進行系統深入研究。

面對燒結工序不良率偏高的問題,王鍵帶領團隊晝夜攻關,最終發現“爐內氣氛微循環”是癥結所在。通過流體力學仿真模擬,他們重新設計爐內氣體循環系統,第一爐實驗合格率即提高至90%以上。這項突破打破了國外巨頭壟斷,提升了國產自主可控水平。

目前國瓷材料研發團隊840人,35歲以下青年佔比超過70%。作爲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這支年輕的科研生力軍,正持續瞄準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發力。

當國瓷材料青年隊伍在新材料領域突破技術壟斷時, 在山東金雷新能源重裝有限公司(下簡稱“金雷重裝”),另一支青年科技團隊正聚焦高端風電核心部件研發,爲國家新能源戰略鑄造“大國重器”。

據金雷重裝技術部部長張帥介紹,隨着國家“30·60”雙碳目標的提出,風力發電、清潔能源等行業發展步入快車道,風電裝備產業朝着大型化發展。然而,大型風電鑄件鑄造工藝面臨着縮孔、縮鬆等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嚴重製約了我國風電裝備產業的發展。爲突破行業技術瓶頸,張帥帶領科技人才團隊,挺膺擔當,全身心投入到研究開發和測試驗證工作中。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張帥帶領團隊開發的“超大型海上18MW風機主軸鑄造技術”。該技術在抗拉強度等關鍵指標全面超越國內水平,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團隊研製的“18MW海上風電主軸”獲得山東省首臺套認證,以及東營市“黃河口杯”工業設計大賽優秀獎,有力推動我國海上風電產業邁向新高度。

數字賦能,重塑“產業基因”

技術壁壘的突破,爲產業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而要將“硬實力”轉化爲“新動能”,數智化轉型成爲東營青年展現智慧的又一廣闊舞臺。

在精細化工領域,山東康寶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康寶科技”)便是典型代表——作爲全球三氯蔗糖生產研發規模第二的企業,康寶科技在公司“數智戰略”下,青年研發團隊和生產團隊正全力向“行業首家智慧工廠”目標衝刺。

談及推動數智化轉型的初衷,副總經理張玉龍表示,從行業形勢以及生產未來方向來看,數智化是一個必然趨勢。爲此,他積極推進公司數智化綜合提升項目。此前,在工信局牽線搭橋下,公司與南京大學胡興邦教授團隊緊密合作,僅用一個月時間便攻克關鍵技術難關,爲項目推進掃清障礙。經測算,項目投產後生產效率預計可提升15%以上。

2023 年,康寶生化總投資6.08億元,三氯蔗糖數智化綜合提升項目成功入選省優選項目與省級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目前,該項目已完成生產線鋼結構搭建、基本設備安裝及數字化車間廠房主體建設。按照規劃,項目將於年底建成投產。

屆時,康寶科技將一躍成爲全球規模領先的三氯蔗糖生產研發基地,年新增銷售額預計可達10億元、利稅2億元。項目將引入安全信息平臺、MES智能生產管理系統、DCS中控系統等22套系統軟件,數智化覆蓋率達65%,生產效率提升10%,數智化帶來的年收益預計增加3億元,真正實現“行業首家智慧工廠”的願景。

而在傳統造紙行業,同樣活躍着東營青年奮勇創新的身影。作爲中國造紙產業領軍企業、山東省造紙產業鏈主企業,華泰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華泰集團”)積極響應國家數字化轉型升級號召,深耕產業數智化,一場由青年主導的“智慧革命”正開展得如火如荼。

華泰集團信息化管理總經理黃鵬紮根一線,致力於探索 “產業+智能化+數據+大模型+產業大腦”新型工業化發展模式。“傳統造紙行業想要突破發展瓶頸,數字化轉型是必經之路。” 黃鵬表示。他自主研發的“5G造紙工業雲平臺”成爲山東造紙行業首個重點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

憑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黃鵬在造紙“產業大腦”研發中取得創新突破,建成山東省示範性產業大腦,年節約採購成本10%以上,物流成本降低11.4%。

從操作工成長爲華泰集團信息化管理公司經理(CIO)的萬兵,則是華泰集團青年力量的又一生動註腳。

自2008年7月入職華泰集團工作至今,他從事過操作工、儀表工、信息化管理工程師、企業管理等相關工作,並全程參與了集團數字化轉型升級四期項目建設。他積極參與推動傳統造紙產業優化升級、推行新型工業化改革,大膽探索出一條“基於傳統產業,通過大數據,藉助智能化手段,建設產業大腦,實現數字產業化”的關鍵路徑,爲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一條高質量發展改革創新道路。

如今,華泰集團的數字化轉型實踐入選工信部實數融合典型案例和智慧造紙全連接 5G 工廠試點,傳統產業通過數智化轉型煥發新生。

在東營,越來越多的青年正以數智化轉型爲筆,在產業升級的畫卷上書寫屬於他們的精彩篇章。

垂直整合,突破“鏈上瓶頸”

在產業鏈深度整合與高端化轉型的賽道上,東營青年同樣瞄準關鍵堵點,展現硬核擔當。

作爲山東省高端化工產業領軍企業和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資產總值850億元的利華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利華益集團”),其青年骨幹正是打通產業鏈關鍵環節、推動垂直整合的核心力量。

日前,國內首套ASA樹脂一體化生產項目在利津縣正式投產,一舉打破了國外長期壟斷。這個由利華益利津煉化有限公司投資22億元建設的項目,創新性地引入國際領先的乳液接枝-本體SAN摻混法工藝技術,並採用連續反應法生產核心原料高膠粉,不僅保證了產品品質的穩定,更構建起了“煉油-丙烯/乙苯-丙烯腈/苯乙烯/AMS-ASA特種工程樹脂”全產業鏈條。

利華益利津煉化有限公司化工五部副部長、ABS車間主任張光濤,正是這一突破性項目背後的技術掌舵人。作爲ASA項目的技術負責人,他帶領團隊直面了無數新建項目特有的未知挑戰。在項目開工準備階段,面對丙烯酸丁酯聚合溫度控制和產品質量的難題,他果斷成立實驗小組,通過反覆小試最終掌握了聚合的特徵,爲裝置順利投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張光濤看來,“青年既要敢想敢幹,也要腳踏實地”。他非常重視青年人才的培養。ASA項目中,30歲以下青年員工佔比超過80%。團隊堅持“傳幫帶、師帶徒”的傳統,並大膽讓年輕人承擔關鍵任務。

一次ASA項目開工前引發劑流量計標定中,面對小流量區間無法顯示的難題,兩位98年出生的青年員工小莊和小尹不滿足於“差不多”,執着排查,最終發現並解決了流量計的“小流量切除”設置問題,確保了核心參數控制的精準。

這種嚴謹、較真、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正是張光濤眼中青年人最珍貴的潛質。他積極推動人員梯隊建設,爲年輕人開闢上升渠道,讓越來越多的青年骨幹走上管理崗位,實現個人與企業的“雙向賦能”。

組織護航,厚植“青春沃土”

東營青年在民營經濟領域展現的蓬勃創新力量與擔當精神,其背後離不開一片精心培育的沃土——團東營市委聚焦主責主業,多措並舉服務青年成長、引領青年建功。

在這裡,團東營市委是“搭臺者”——組織青年突擊隊挺進項目攻堅一線,搭建“青企聯動”平臺促進企業家思想碰撞、合作共贏,帶領青年企業家“走出去”拓寬視野、對接資源,爲青春建功搭起廣闊舞臺。

在這裡,團東營市委是“暖心人”——從“青年優居計劃”築巢引鳳,到系統性培訓賦能成長,再到精準服務排憂解難,努力營造青年人才近悅遠來、安心創業的“熱帶雨林”式生態。

在這裡,團東營市委是“育苗員”——將組織建在“兩企三新”等經濟前沿陣地,挖掘培育青年骨幹人才庫,爲這支創新生力軍持續注入新鮮血液。

正是這股“推力”與“暖流”,讓東營青年的創新之火燃燒得更旺,擔當之志更加堅定。

“青年既要敢想敢幹,也要腳踏實地。”張光濤的這句感言,道出了東營青年力量的底色。在這片黃河入海口的土地上,在團東營市委搭建的廣闊舞臺上,這支充滿活力、敢於創新的生力軍,正用智慧和汗水,持續爲山東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的“青春新動能”,奏響激昂的“青春奮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