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專業劇場27家,上海黃浦如何讓更多人“爲一部戲赴一座城”?

南京路步行街素有“中華商業第一街”美譽,近年不斷打造消費新業態,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上海黃浦區外向型經濟特徵比較明顯,如何吸引外資提升城區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8月27日上午,上海“十四五”規劃成果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第二場舉行,圍繞“奮力打造上海中心城區功能新高峰、品質新標杆”主題,介紹黃浦區“十四五”期間建設發展成果並回答記者提問。

構建多層次演藝網絡,“全年有戲”

黃浦區委副書記、區長徐惠麗表示,黃浦區是資源稟賦比較獨特的區域,是全國看上海、世界看中國的重要窗口。在黃浦,有外灘、南京路、豫園等重點地標,也有龐大的遊客消費羣體。黃浦區促進消費主要是注重以人爲本,發揮獨特的資源稟賦優勢,持續挖掘消費潛力。

徐惠麗介紹,黃浦區促進消費主要有以下舉措。

打造青春經濟。通過引導和支持商業企業自主更新,尤其是二次元、潮玩、策展等周邊產業,多點開花帶動商業街區年輕化轉型。

開拓銀齡經濟。聚焦老年人多樣化消費需求,開展新的探索。比如,支持第一百貨打造“銀鈴俱樂部”,推出餐券、理髮、脫口秀體驗、興趣課程等60餘種服務,把傳統商場變成了老年人需要的“無壓力社交場景”。

發展演藝經濟。黃浦擁有專業劇場27家,獲得區級備案的演藝新空間101家。這些演藝空間突破了傳統劇場的孤島模式,構建了多層次的演藝網絡。黃浦區現在“全年有戲”,一些場館還承接了國際IP首演,比如今年《千與千尋》舞臺劇上海站演出在上海文化廣場收官,有超7.8萬人次觀演,其中有50%觀衆專程從上海之外趕來,海外購票觀衆超過2000人,這個演出成爲這個夏天全國演出市場的熱議話題,讓更多人“爲一部戲,赴一座城”。

把握入境消費新機遇。今年上半年,境外人士入住黃浦賓旅館超94萬人次,同比增長56%,一方面黃浦區推出多語種標識、支付便利化等服務,同時強化退稅便利度。率先實現“全市通退”,設置了全國首臺離境退稅自助開單機,完成全市首單支付寶國際版支付。在離境退稅領域,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開具申請單在今年上半年超過3萬份,同比增長近300%,實現商品銷售額超5億元,同比增長126%。

同時,做強首發經濟。“十四五”以來,黃浦區引進各類高能級首店、旗艦店、體驗店一共919家。聚焦時尚產業和新品首發活動,支持首發經濟引領性品牌進商場。釋放賽事經濟新活力,在黃浦區,無畏競技場、上海KPL電競中心相繼先後建成投用,未來將衍生出更多的商業業態,助力文旅商體展融合發展。

如何內外聯動吸引外資

澎湃新聞記者提問,黃浦外向型經濟特徵比較明顯,“十四五”期間黃浦區外資經濟的具體情況怎麼樣?如何吸引外資,提升城區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黃浦區商務委主任邱文介紹,從數量上看,黃浦區外資獨立法人機構近3000家,投資來源地覆蓋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集聚了多國駐滬領事館和國際商協會組織;從質量上看,區外資盈利企業數佔比連續三年全市第一,市外資企業百強上榜企業數連續三年全市第二;從能級上看,區外資企業對區域經濟貢獻佔比常年保持在40%以上,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自2020年底的53家,上升到目前的83家,研發中心從2020年底的2家上升到目前8家。黃浦區主要從三方面推進外資工作:

一是堅持擴大開放,提升外向型經濟承載能級。黃浦區積極打造高能級、強輻射的功能性開放平臺,推動首批上海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淮海新天地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建設,結合城市更新機遇,在新天地等黃金地段釋放優質空間載體,爲外資提供廣闊發展平臺和高品質城市配套。今年,黃浦區在“大豫園片區”打造上海國際珠寶時尚功能區,赴境內外開展專題路演,吸引外資深度參與區域重點功能區建設。

二是強化內外聯動,完善外資投促與服務機制。早在2021年,黃浦就成立了區外資工作推進小組,46個部門協同推進外資工作。到2024年,黃浦進一步優化外資統籌調度機制,在信息共享、項目跟進、企業服務等方面,實現高效跨部門聯動。同時,不斷拓展全球投促網絡,與市外資協會、德商會等14家機構建立外資工作基石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在合夥人單位的支持下,引進一批外資項目。黃浦區還創新打造“雲見黃浦”線上招商平臺,面向德國、意大利等重點國別開展常態化推介,實現了不出國門,精準招商。

三是持續對標一流,優化外資發展生態。企業服務方面,黃浦區藉助三級圓桌會議平臺,區領導、各部門零距離迴應企業訴求。針對外資企業普遍關注的知識產權問題,聯合區市場監管部門開展政策宣貫,提供商標維權、商業秘密保護等實務指導。

“開放是黃浦的鮮明特質,也是激發黃浦城區活力的內在源泉。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優化機制,做好服務,努力爲上海、爲全國外資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黃浦力量。”邱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