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語翻譯 打開溝通的門

圖說:國立歷史博物館-聾導覽。

文.臺灣手語翻譯協會 圖.取自社團法人臺灣手語翻譯協會官網

在臺灣,手語翻譯員是聽障朋友與社會溝通的重要橋樑。自93年手語翻譯員技能檢定開辦以來,至114年已有576位專業人員取得證照,卻長期缺乏一個能保障權益、串聯資源、推動專業制度的組織。於是,「社團法人臺灣手語翻譯協會」誕生了。

協會的使命不只是翻譯,更是推動制度建立、提升翻譯品質、培育人才、研究手語發展,讓手語翻譯在臺灣成爲真正被尊重的專業。透過專業與制度並進,讓每一位聽障朋友都能公平無礙地與世界對話。

翻轉偏見 讓社會更理解

臺灣社會對手語仍有許多誤解,有人以爲「會比手語的人就是手語老師」,有人甚至誤把手語翻譯員視爲志工或表演者。這些偏差的認知,不僅侷限了聽障朋友的生活,也壓縮了手語翻譯的專業空間。

協會持續發聲,透過倡議與教育,讓社會逐漸理解:手語翻譯是專業服務,而不是附屬角色。翻譯員必須遵守職業倫理─誠實、公正、保密,才能維護聽障朋友的權益與尊嚴。唯有有組織的團體,才能匯聚力量,爲需要的人爭取應有的聲音。

一點一滴 改變正在發生

過去幾年,協會不僅關注制度,也積極推動服務與文化交流:

金融友善服務:與55間金融機構合作,推動「手語金融友善」計劃,讓聽障朋友能安心辦理業務,真正落實金融平權。

藝術中看見自己:至今,協會已在10個以上景點舉辦超過100場手語導覽,涵蓋藝術場館、歷史古蹟及自然景區,展現長期努力推動聽障者文化參與與教育平權的成果。目前仍然持續精進這項理念,並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自107年起合作推出「大耳朵聾導覽」,由聾人導覽員以手語解說、翻譯員同步口譯,這項活動不僅讓參觀者理解藝術,更透過身教讓聽障學生看到榜樣,學習勇敢表達與積極參與。

從孩子開始的改變:從親子故事屋到早療手語坊,協會將手語融入孩子的學習;與臺北啓聰學校合作的畢業旅行,更讓學生親身體驗導覽與翻譯,學習如何成爲手語文化傳遞者。

這些努力,正在逐步翻轉大衆對手語的想像,也讓更多聽障朋友感受到「我並不孤單」。

一起讓手語更有力量

推動手語翻譯專業化,需要龐大的資源與經費。協會日常的努力,包括翻譯員培訓、研討會舉辦、教材設計、制度倡議,協助手語納入早療,無一不仰賴社會支持與捐助。

您的每一份心意,將用於:

●人才培育:培訓更多優秀翻譯員,並提供進修課程與考照輔導。

●制度健全:推動職業保障,完善工作條件與建立合理酬勞制度。

●社會教育:舉辦論壇、研討會,消弭偏見,讓社會看見手語的價值。

●文化推廣:支持手語導覽、教材開發、親子活動,讓手語走進日常生活。

每一筆捐款,都是推動「手語平權」的養分,也讓手語擁有更大的力量。唯有更多的理解與陪伴,聽障朋友才能與聽人站在同一個舞臺上。這樣的改變,不可能只靠協會的力量,更需要您的加入。邀請您捐款支持「臺灣手語翻譯協會」,成爲手語翻譯最堅強的後盾。您的支持,將幫助建立健全制度、培育專業人才,確保每位聽障朋友都能擁有平等的機會與完整的參與。

因爲有您,手語才能真正被看見。

※理財週刊1309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Q4必追8檔焦點股 一路旺到年底

◎發行人語>川習TikTok

◎新聞熱線>破框.建構—桃園結構技術論壇揭示建築安全新世代

◎理財我最大>領略色彩繽紛 讓想像力高飛 70歲雄獅文具越活越年輕!

◎理善大家來>用手語翻譯 打開溝通的門

◎飆股鑫天地>資料中心升級 光通訊前景閃亮

◎解碼房市>第七波信用管制未鬆綁 928黃金檔期沒戲唱了!

◎封面故事>記憶體絕地大反攻 景氣循環股 開張吃三年

◎許博解法說>高階連接器切入輝達、超微 推升宏致營收大幅成長

◎財經趨勢透視鏡>降息帶來資金活水 創新產業新契機

【全文未完,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1309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訂閱理財週刊電子雜誌或免費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