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廢棄物打造的食物消費奇景 「麗麗食品」北美館開張
黃麗音作品「包裝人生」記錄了藝術家數年的生活足跡,同時也是當代人類消費行爲的縮影。記者陳宛茜/攝影
藝術家黃麗音將收集的各種包裝紙拼貼於木板上,包括臺灣的月餅紙,義大利傳統紅格子糖果紙,德國煙燻肉條包裝油紙、弗萊堡小鎮的百年老店甜點紙、英國曼徹斯特的義式三明治包裝紙等。這些原本在食物吃完就完成任務、應被丟棄的「廢紙」,經過她的拼貼,成爲一幅色彩繽紛、層次豐富的畫作。「包裝人生」記錄了藝術家數年的生活足跡,同時也是當代人類消費行爲的縮影。
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昨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開張。作品聚焦當代消費行爲的她,透過現成物、多媒材雕塑、聲音裝置、攝影作品,堆砌出令人眼睛一亮的食物消費奇景,反映現代人追求廉價和效率,方便與實用至上的生活方式。
黃麗音(Steph Huang)生於臺灣,目前於倫敦生活工作,2021年獲得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雕塑碩士學位。她的作品擅長透過日常空間和物體的轉化,創造極簡主義般的雕塑,在詩意和寂靜中引導觀衆反思商業、量產、食品工業等種種消費議題。2022年以「蒸蒸日上」獲臺北美術獎首獎,去年於知名的倫敦泰德美術館舉行個展,探討英國漁業和食品業的關係。
在倫敦生活時,黃麗音習慣騎單車觀察街道生活,留意到散落在路邊的各式汽機車零件。她將反覆輾壓而碎裂的後視鏡結合工業電扇腳架,打造充滿詩意的雕塑作品《注意後方來車》。破碎的後視鏡象徵汽車文明的失效時刻,以及高速運轉社會中碎片化的時間與生活經驗。
臺灣擁有豐富的小吃文化,但在黃麗音的作品《內用區》中,臺灣小吃翻轉成另一種風景。《內用區》汲取小吃攤用餐區的元素,卻又進行巧妙重組與材質置換。黃麗音在展間中錯落擺放五張容易生鏽又不穩的鐵桌架,取代一般攤販常採用、易清潔保養的不鏽鋼桌;盤子則以玻璃材質,替代便宜耐用的美耐皿或塑膠盤。她再將臺灣人熟悉的鑫鑫腸、蘆筍與櫻桃轉成玻璃品、散置展場中,藉玻璃的脆弱與易碎,映照出食物容易腐敗的特性。
展間一角的「The Tower of Freebies 廢比塔計劃」,邀請觀衆捐贈家裡來自百貨公司、大賣場、股東會的未開封禮贈品。黃麗音表示,這些爲了刺激消費而生產的物品長年佔據家中,留着無用棄之可惜,歡迎將它們帶到「麗麗食品」,「聚廢成塔」一起搭造出華麗的「廢比塔」。展覽結束後,這些捐贈物將在指定時間開放民衆領取。
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展間一角的「The Tower of Freebies 廢比塔計劃」,邀請觀衆捐贈家裡來自百貨公司、大賣場、股東會的未開封禮贈品。記者陳宛茜/攝影
在倫敦生活時,黃麗音習慣騎單車觀察街道生活,留意到散落在路邊的各式汽機車零件。她將反覆輾壓而碎裂的後視鏡結合工業電扇腳架,打造充滿詩意的雕塑作品《注意後方來車》。記者陳宛茜/攝影
臺灣擁有豐富的小吃文化,但在黃麗音的作品《內用區》中,臺灣小吃翻轉成另一種風景。記者陳宛茜/攝影
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昨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開張。記者陳宛茜/攝影
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昨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開張。記者陳宛茜/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