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餐習慣「小改變」恐非怪癖 專家示警:失智初期徵兆

中老年人用餐行爲與飲食偏好若出現奇怪的轉變並且影響社交、體重與健康,說不定與特定失智症有關,切莫輕忽。(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好萊塢男星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確診「額顳葉失智症」3年,日前妻子透露近期病況稱其語言能力持續衰退,家人必須學習新的方式與他相處。額顳葉失智症好發年齡層較輕,介於40歲至60歲,初期主要表現在於行爲改變或語言障礙。專家提醒,還有一種相對鮮爲人知的初期症狀可能發生在飲食層面,高風險族羣可別當成怪癖忽略了。

失智症最大宗的阿茲海默症初期症狀以記憶衰退爲主;額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早期病徵以行爲改變、語言溝通障礙爲多,警訊包括性格、行爲轉變,例如衝動、缺乏同理心、言談過程說不到合適字眼,原因在於腦部與性格、語言能力有關的區域逐漸衰退。英國《每日郵報》29日報導,額顳葉失智症還有個較少人注意的症狀是「強迫且重複的行爲」,恐影響患者飲食與用餐習慣。

美國2016年有研究顯示,額顳葉失智症患者可能對某種食物產生強烈執念,因而拒絕吃其他食物;也可能把不是食物的東西當成食物吃進嘴裡,或從別人碗盤裡取食偷吃。

額顳葉失智症好發年齡層爲40至60歲,初期症狀之一是強迫且重複性質的行爲,可能表現在用餐動作與飲食習慣改變。(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研究額顳葉失智症的義大利神經科學家阿耶洛(Marilena Aiello)說:「這些行爲不僅造成社交層面的麻煩,也影響患者健康。有人發胖,有人體重減輕,因爲飲食方面有強迫行爲,只吃特定種類食物。」

目前學界還不確定額顳葉失智症引起這種食癖行爲的原因,研究人員認爲可能與身體飢餓、飽足訊號改變有關。

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最大宗,全美患者約670萬人,初期症狀通常是失憶、時間地點混淆;額顳葉失智症全美僅約6萬人,布魯斯威利是其中之一,目前不確定他除了語言溝通、個性改變之外是否也有飲食行爲改變。額葉聶失智症患者腦部退化區域若愈來愈多,最終症狀往往與阿茲海默症晚期患者類似,例如進食或吞嚥困難、不良於行、容易感染。

額顳葉失智症病因未明,此前有研究傾向於認爲與腦內蛋白質團塊積聚有關,也有研究認爲可能起因於腦血管損傷,腦細胞營養與氧氣供應受影響導致特定區域衰退。這種病不致命,但身體機能會逐漸衰退,吞嚥、飲食困難引起的感染與其他併發症風險增加。現階段無法以藥物治癒,部分藥物與療法可能有助減緩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