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走過莫拉克傷痛16年 小林村民為丹娜絲受災戶流淚

日光小林社區大滿舞團用古謠紀念莫拉克風災16週年。記者巫鴻瑋/攝影

莫拉克風災已屆滿16週年,如今小林村民已在高雄3處社區重建家園,16年來小林村民用堅強勇敢面對失去家的痛,看見今年丹娜絲颱風帶給臺南、嘉義沿海一帶的慘況,小林村民也感同身受更默默流淚,但希望丹娜絲的受災戶不要放棄希望「我們能夠把家再蓋起來,你們也一定可以」。

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潘枝梅回憶16年前那場毀天滅地的莫拉克風災,一夕之間失去4、50位親友的痛她至今難以忘、也不敢忘,回想當初她雖然逃過一劫,但失去家園、親友,曾以爲自己失去一切再也爬不起來,但災後她卻選擇回到山區,一同與左鄰右舍遷村在杉林區重建家園,更主動參與社區事務,就是希望讓小林再站起來,帶着使命勇敢活下去,把小林的文化傳下去。

77歲的羅潘春美是當時逃出小林滅村的目擊者之一,她回憶小林滅村那天清晨,天才剛矇矇亮,就聽見冥冥之中神明的指示,要他們趕快往後山跑,當天清晨6時許,一家人冒着大雨什麼家當都來不及收拾,就抱着嬰兒往山上跑,九死一生的瞬間讓她至今回想仍忍不住哽咽。

羅潘春美說,他們9鄰的居民纔剛狼狽地往後山爬到一半,就聽見獻度山轟然巨響,回過頭來已經看不見小林村任何房子殘存,就連回頭救人的丈夫也從此失聯,16年來每當回想起當初的慘況,都忍不住流淚,再看到今年丹娜絲風災的情景,她也是邊看新聞邊流淚,但希望大家千萬不能放棄活下去的希望,只要人還在,一定能再把家蓋起來。

她鼓勵丹娜絲的受災戶,一定要相信社區互助的力量,災後的日光小林社區也延續大滿舞團,用傳統歌舞凝聚社區向心力,雖然災難記憶很痛,但藉由社區活動,村民一起舉辦活動練舞,才能支撐她走過這16年逐漸忘記傷痛,更把小林精神傳下去。

日光小林大鼓陣團長徐吉綠同樣在莫拉克時親眼目睹小林滅村,他說「3秒鐘而已,整座山就朝小林崩了下來,還在村裡的人才跑到一半就沒了」他雖然因往山上跑逃過一劫,但那個崩山的畫面永生難忘。

徐吉綠說,災後小林村民分散3處重建家園,他住在臨時組合屋時也曾天天憂心沒辦法再把家蓋起來,但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小林還是堅強重生,他鼓勵丹娜絲的受災戶,首先要相信自己,給自己鼓勵不能放棄,就算家沒了,還是能靠自己再把家蓋回來,就像日光小林社區災後2年就重建。

徐吉綠鼓勵丹娜絲受災戶,社區的力量很重要,要左鄰右舍彼此牽手幫忙,更鼓勵藉由社區活動,就像小林大鼓陣,再把居民團結在一起,用共同的活動、目標,忘記災難帶來的傷痛。

從五里埔遠眺在莫拉克風災中造成小林村滅村的獻肚山。記者巫鴻瑋/攝影

遷村五里埔重建的小林部落如今仍居住不少小林村民。記者巫鴻瑋/攝影

日光小林大鼓陣延續小林村百年的傳統,每當村裡有節慶都會以大鼓陣營造熱鬧氣氛。記者巫鴻瑋/攝影

77歲的羅潘春美(左)如今是日光小林社區大滿舞團成員,用古謠將小林的文化傳承下去。記者巫鴻瑋/攝影

小林村遺址如今已長出成片樹林,看不見當初的村落,也不見災難傷痕。記者巫鴻瑋/攝影

小林紀念公園牆上刻有罹難的小林村民姓名。記者巫鴻瑋/攝影

遷村高雄杉林的小林村民自力重建起「日光小林社區」,如今仍有不少居民守護傳承小林傳統文化。記者巫鴻瑋/攝影

位於小林紀念公園裡的小林公祠,每年倖存的小林村民仍會回到這祭拜想念逝去的家人。記者巫鴻瑋/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