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罹RSV易釀肺炎、細支氣管炎 臺大醫示警:死亡率比感冒高20倍

臺大醫院小兒感染科專任主治醫師黃立民指出,除流感及新冠病毒外,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也會衝擊家中嬰兒健康,建議加有嬰幼兒家庭,應「首重RSV」。本報資料照片。

時序進入秋冬,呼吸道疾病盛行,衛福部疾管署提出「左流右新」疫苗措施,建議民衆左手打流感疫苗、右手打新冠疫苗。臺大醫院小兒感染科專任主治醫師黃立民指出,除流感及新冠病毒外,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也會衝擊家中嬰兒健康,建議加有嬰幼兒家庭,應「首重RSV」,接種RSV疫苗,否則1歲以下嬰幼兒染RSV,重症及死亡風險比感染流感高出16倍之多。

感染RSV初期,病人症狀多爲咳嗽、流鼻水、喉嚨痛,黃立民表示,RSV症狀與流感及新冠肺炎等相近,但侵犯下呼吸道風險程度卻差距甚遠,流感侵犯下呼吸道風險僅7%,新冠肺炎侵犯下呼吸道風險僅23%,一般感冒侵犯下呼吸道風險僅2%,嬰幼兒時期感染RSV,病人產生肺炎、細支氣管炎的風險,最高可達40%,與其他呼吸道疾病相比,差別可達20倍之多。

黃立民表示,嬰幼兒氣管細小,且處於發育期,發生肺炎後產生痰液,容易造成堵塞,進而導致缺氧、急性呼吸困難,甚至因呼吸道衰竭而送急診,進入加護病房插管治療,因此與流感相比,新生兒感染RSV後的急診與住院率是流感的16倍,死亡率也比流感高出5倍,爲造成一歲以下嬰幼兒死亡主因之一。

RSV不像流感、新冠肺炎有抗病毒藥物使用。黃立民表示,民衆罹患RSV,僅可使用支持性療法緩解症狀,儘可能以氧氣噴霧、止咳、退燒藥等讓孩子舒服一點,實際上還是仰賴病童自身抵抗力殲滅病毒,許多家長看着孩子受苦,卻無力多做什麼,「除心疼以外,更對於自己輕視RSV預防,讓孩子受苦而感到懊悔不已。」

黃立民表示,目前已有可一次性施打的長效型單株抗體,可預防嬰兒RSV,提供約半年時間保護力,且有別於一般疫苗需透過刺激免疫系統,纔可生成抗體,這類預防方式是用現成抗體注入病人體內,無須等待接種者免疫反應,即可降低病毒感染風險,0至2歲嬰幼兒經醫師評估後,可與流感、新冠肺炎疫苗共同施打,不會產生排斥效應。